核电止回阀启闭过程中的复杂流动及结构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运行于一般工业流程中的止回阀,对其运行特性和内部流动的了解已较为充分。然而,对于满足高温高压工况要求的止回阀,研究工作鲜见报道。本文以一核电止回阀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内部复杂流动特征,尤其是在阀门启闭过程中的非定常流动特征;考虑到阀门关键部件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本文对阀门启闭过程中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本研究拟解释极端工况下阀门内的流动机理,也为阀门的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参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高温高压工况下核电止回阀安全性能分析
  借助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核电止回阀开启过程中的流动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阀门流道内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借助流固耦合方法对阀门关键部件进行受力及变形分析,进而评估止回阀的安全性能。
  研究结论:阀门开启初期,其入口的流速较低,出口管内高速与低速区域共存。阀芯下方的高压积聚加剧了阀芯受力的不平衡。阀门入口管及出口管内形成了明显的旋涡。随着阀门的开启,入口管内流速升高,而出口管内流速高于入口管。入口管内的压力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同时出口管内压力略降,且压力波动明显。阀芯在阀门开启初期产生了明显的扭曲变形;随着阀门的开启,变形量减小,扭曲程度降低。阀门反复开启增加了阀芯疲劳破坏的风险。
  (2)核电止回阀动态启闭过程中内部流动研究
  运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止回阀在启闭过程中的三维流动,获得阀门启闭过程中各个开度条件下的压力与速度分布,描述阀门动态启闭过程中的流动特征。
  研究结论:阀门开启过程中,入口及出口流速均随开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喉部及出口管内出现高速区;入口管内压力随开度升高明显降低,出口管内压力不受开度变化的影响,但压力波动明显;阀门入口及出口管内均出现局部低压区。阀门关闭过程中,入口管与阀芯接触区域出现低速滞止区域且产生高压积聚现象,阀芯下方出现高速射流区及负压区;入口管内流速随阀门开度减小而降低,入口管内压力增加,出口压力基本保持恒定。
  (3)阀门启闭过程中关键部件的力学与结构分析
  借助结构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的流固耦合模块对止回阀启闭过程中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关键部件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流体压力分布作为载荷加载到阀门的过流部件上,计算得到部件内的受力和变形分布。
  研究结论:在阀门开启过程中,阀体的最大变形量集中在喉部;随着开度的变化,阀体的变形量呈现波动趋势,阀芯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靠近阀门入口管的一侧。在阀门关闭过程中,阀体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入口管下侧区域,阀芯的最大变形量出现的位置随着开度不同而变化,阀体与阀芯的变形量随开度变化呈现波动状态且变化趋势一致。在阀门启闭过程中,阀芯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与弹簧接触区域,且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材料许用应力,满足安全要求。
其他文献
金属中的微结构,例如晶界、共格孪晶界、非共格孪晶界,经常作为强化金属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强化方法一般会降低材料的塑性。共格孪晶界由于其特殊的孪晶界-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孪晶的特征尺寸下降到纳米级别时,纳米孪晶结构对材料会显现出强化效果,这种材料的强化不会降低材料的塑性。镁中常见的孪晶主要有{10(1)2}以及{10(1)1}两种孪晶。本文主要运用分子动力学对单晶镁中裂尖处的{10(1)1}形成机制
学位
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器件的微纳化,磁电弹纳米材料及其纳米结构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宏观磁电弹材料相比,磁电弹纳米材料不但具有力电磁耦合性能,而且在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方面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力学性能(如波动、振动、屈曲等)的尺度效应是磁电弹纳米结构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描述磁电弹纳米结构力学性能的尺度依赖性,本论文将首先利用非局部理论研究磁电弹纳米梁的波传播特性,接着应用非局
爆炸、高速冲击等瞬态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军事科学和航天科技研究的重要基础,对军事和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爆炸、高速冲击等瞬态动力学问题非常复杂,对其开展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均比较困难。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力学的发展,数值计算方法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目前已成为研究爆炸、高速冲击等瞬态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该领域的结构随机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算法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
高超音速边界层层流-湍流转捩导致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阻力和气动加热显著增加,这将降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推进效率,同时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的第一个阶段和必然经过的阶段称为感受性。感受性是指边界层对外部扰动的响应阶段,在该阶段内边界层内的扰动波被外部扰动激发,并向下游传播。感受性的研究是揭示边界层转捩机理的基础。 
该文介绍了一个自主设计开发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各个处理过程.系统的算法采用Matlab5.3语言实现.处理过程包括图像增强、方向图滤波、二值化、二值化后处理、细化、细化后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匹配几个环节.在图像增强中,我们进行三步处理,首先对图像做整体灰度归一化、然后将YDH算法用于动态范围扩展,最后根据区域象素灰度的变动范围对图像进行平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方向图的计算中,我们通过采用两个坐标
学位
本文详细研究了煅烧α-AlO所使用的原料、矿化剂、煅烧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煅烧α-AlO理化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以回转窑为主体生产设备,采用氢氧化铝在1450℃直接煅烧生产煅烧α-AlO的生产工艺。该煅烧工艺主要基于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生产原料、矿化剂以及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可以选择性的生产原晶粒度小、烧结活性好(原晶粒度O的差别化需求。该煅烧工艺简单、实用,大幅度降低了煅烧α-Al
学位
聚磷腈由无机的磷氮主链以及与主链上磷原子相连的亲核侧基构成,兼有无机高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的特点,是一类具有本征阻燃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为了制备得到具有更优阻燃性能的聚磷腈弹性体,本文通过聚磷腈侧基的结构设计分别合成了聚环三磷腈苯氧基磷腈(PCPOP)、聚环三磷腈乙氧基磷腈(PCEOP)和聚羟基乙氧基苯氧基磷腈(PHEOPOP)三种交联聚磷腈。PCPOP和PCEOP利用强位阻、大体积的刚性环三磷腈基
二氧化硅的分散对其补强橡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增加二氧化硅在补强橡胶中的分散性,本文采用高速乳化机、胶体磨等机械力化学方法将官能化SSBR接枝到二氧化硅表面并用FTIR、TG、BET表征。进而将接枝改性二氧化硅用于增强SSBR,采用RPA、SAXS、TEM等分析了二氧化硅分散性,并对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  工业上直接添加硅烷偶联剂改善二氧化硅在橡胶基
学位
柴油机因其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被轻型车所采纳,但是柴油机的振动噪声问题也是消费者和柴油机生产制造厂家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升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满足振动噪声法规限制。以某型号轻型车用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策略角度出发对其稳态工况振动信号进行测量分析,对其瞬态工况振动信号进行基于转速跟踪的阶次分析,为减振工作提供
以硅酸盐为基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颜色与铝酸盐体系形成互补,在紫外及可见激发光下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质,而且在潮湿、高温、化学腐蚀环境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采用燃烧法合成出了结晶性很好的焦硅酸盐颗粒,平均直径在21nm左右。通过荧光光谱等手段测试表明,该粉体的发光性能很好。同时,评价了影响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各影响因素,得出燃烧法合成Sr2MgSi2O7∶E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