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元上都遗址(以下全文简称:遗址)是世界游牧文明的地理标志;是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元代和蒙古汗国都城遗址;是中国草原都城遗址的杰出典范和蒙元文化的代表;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河流湿地、沙地景观交错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国蒙古语音标准基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考古学价值。遗址以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优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确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此,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草原文明地理标志遗址保护圈生态环境变迁监测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科研专项项目(以下全文简称:项目)。项目的研究目标为:明确草原重大古文化遗址生态保护范围和保护预警等级,建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圈监测技术体系和保护方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遗址更好保护,为遗址周边区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取材于项目中前期研究课题,借鉴国内外GIS理论,应用GIS二次开发等技术,依托蒙古文网页功能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遗址环保检测管理系统(以下全文简称:系统)的研究。系统将遗址环保监测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GIS和蒙古文网页功能三者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监控测绘管理、技术、采集和监测体系,为遗址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环保地理信息海量数据的搭建积累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打下基础。同时,系统改变了环保监测管理内部信息流程和本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从而使科学化、动态化、数字化、可视化、人性化的环保监测管理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对环保监测管理的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快管理创新理念的研究,促进政府环保管理体制的更新与职能的转变、环保行政决策机制的优化和环保政务流程的再造和重组。本论文以系统设计方案为实例,以公共选择理论与治理理论等新公共管理学说为前沿视角,提出遗址环保监测管理的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内部信息流程、工作方法、技术手段、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等诸多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调整和变革,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监控测绘管理、技术、采集、监测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遗址环保监测管理创新模式,也为今后遗址的科学合理有效保护以及在古遗址的生态环境监测在技术指标和监测内容方面提供技术参数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