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梳理历代“和法”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界定“和法”的范畴及代表方剂,探求“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具体应用。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一是追溯“和法”的起源,梳理历代医家对“和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脉络,展现“和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以临床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辨证体系为载体,界定“和法”的范畴及代表方剂。第二部分:阐述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IgA肾病的认识。第三部分:论述“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病机联系进行方证及验案分析。
结果:①“和法”从最初的治则,到和解少阳一法,经明代张景岳对“和法”的扩充,至清代百家争鸣,变化总趋势从汉前之宽,到金元之窄,再到明清之散,至现代之广。②以辨证体系为载体界定“和法”:“和法”即为六经辨证下的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法,卫气营血辨证下的开达膜原法,三焦辨证下的调和中焦脾胃法。代表方剂: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开达膜原之达原饮等,调和中焦脾胃之参苓白术散及四君子汤加减。③IgA肾病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具体可概括为四类,一是以脾肾气虚,复感风寒、风热、湿热等外邪,内外相合致病;二是正虚为本,伏邪为患,外感风热,内外相召为病;三是以气阴两虚,外感风湿热邪毒,少阳三焦枢机不利致病。四是以营卫失和为主。④结合病机,从三方面论证“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应用,即从少阳立论、从中焦立论、从营卫立论,得出“和法”在IgA肾病中的相应的三种证型,即少阳郁热证、中焦气虚水留证、关格证。
结论:辨证体系下“和法”的概念为:“和法”即六经辨证下的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法,卫气营血辨证下的开达膜原法,三焦辨证下的调和中焦脾胃法。“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应用体现在三个证型:少阳郁热证、中焦气虚水留证、关格证,关乎IgA肾病中后期的治疗及转归。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一是追溯“和法”的起源,梳理历代医家对“和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脉络,展现“和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以临床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辨证体系为载体,界定“和法”的范畴及代表方剂。第二部分:阐述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IgA肾病的认识。第三部分:论述“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病机联系进行方证及验案分析。
结果:①“和法”从最初的治则,到和解少阳一法,经明代张景岳对“和法”的扩充,至清代百家争鸣,变化总趋势从汉前之宽,到金元之窄,再到明清之散,至现代之广。②以辨证体系为载体界定“和法”:“和法”即为六经辨证下的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法,卫气营血辨证下的开达膜原法,三焦辨证下的调和中焦脾胃法。代表方剂: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开达膜原之达原饮等,调和中焦脾胃之参苓白术散及四君子汤加减。③IgA肾病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具体可概括为四类,一是以脾肾气虚,复感风寒、风热、湿热等外邪,内外相合致病;二是正虚为本,伏邪为患,外感风热,内外相召为病;三是以气阴两虚,外感风湿热邪毒,少阳三焦枢机不利致病。四是以营卫失和为主。④结合病机,从三方面论证“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应用,即从少阳立论、从中焦立论、从营卫立论,得出“和法”在IgA肾病中的相应的三种证型,即少阳郁热证、中焦气虚水留证、关格证。
结论:辨证体系下“和法”的概念为:“和法”即六经辨证下的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法,卫气营血辨证下的开达膜原法,三焦辨证下的调和中焦脾胃法。“和法”在IgA肾病中的应用体现在三个证型:少阳郁热证、中焦气虚水留证、关格证,关乎IgA肾病中后期的治疗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