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螟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类群。水稻螟虫造成水稻损失占水稻病虫总损失的40%。水稻螟虫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水稻的丰产稳产。近年来四川稻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小春免耕、稻草还田的节本轻简栽培技术,水稻螟虫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水稻螟虫危害逐年加重。部分稻区水稻穗期二化螟危害株率超过80%,漏治田产量损失高达30~50%。三化螟种群数量在部分稻区迅速回升,危害严重,重发区水稻白穗率高达60%以上。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四川稻区水稻螟虫田间发生及危害规律;四川稻区稻田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螟虫种群组成和越冬基数的影响。基本明确了免耕、稻草还田技术是四川稻区水稻螟虫成灾的根本原因。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四川稻区水稻螟虫田间发生及危害规律 在免耕田+稻草还田种植模式下,在新都、广汉稻田二化螟幼虫数量及稻丛被害百分率均出现2个高峰,以第2个高峰期(抽穗期)稻田二化螟幼虫种群数量大,危害严重,稻丛被害百分率可达到100%。 在二化螟单一发生区,稻田二化螟种群幼虫发育进度不整齐,年龄结构复杂,世代重叠较为明显。在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发生稻区,二化螟、三化螟第一代幼虫与第二代幼虫田间发育进度均较为整齐,年龄结构相对简单,第一代与第二代幼虫界限分明。 2四川稻区螟虫种类 四川稻区水稻螟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三种。二化螟种群数量最大,是四川稻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在水稻螟虫越冬幼虫中,二化螟平均达70.21%,其次是三化螟,占27.44%,大螟占少数,仅2.34%。 3四川稻区不同类型稻田对水稻螟虫种群的影响 2012年和2013年四川稻区大范围不同类型田越冬水稻螟虫虫口基数调查结果表明,在翻耕田+稻草还田、免耕田(稻草不还田)、免耕田+稻草还田三种类型田中,水稻螟虫平均越冬存活数量依次是翻耕田的2.61倍、5.97倍和14.34倍。而干板田+冬闲田水稻螟虫越冬存活数量更低。小春不同耕作类型田,是影响四川螟虫越冬后虫口基数的关键因素。四川稻区大面积推广小春免耕栽培+稻草还田的轻简栽培技术,是四川稻区水稻螟虫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成灾的根本原因。 4水稻螟虫化学防治效果 氟虫腈+三唑磷乳油、5%锐劲特、5%阿维菌素+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24%密名意、护稻臣对第一代和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 第二代三化螟化学防治难度较大,仅15%三唑磷乳油防治效果达到93.29±1.3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其他药剂对第二代三化螟防治效果均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