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杨细菌溃疡病(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是发生于河南濮阳与山东菏泽等地的一种新生物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欧美杨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明确该病害病菌的致病和诱抗作用,本研究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潜在寄主、挥发物和自抑作用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菌中的致病相关基因ABC-transporter基因、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G基因分别为744bp、606bp和1443bp,其与同属其它种细菌的相同基因同源性较低,说明三种基因在该病菌是特异的。 选用柳树(Salix babylonicaL.)、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核桃(Juglansregia)、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桃(Amygdalus persica L.)、樱桃(Prunus aviumL.)、榆树(Ulmus pumilaL.)、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9个树种,通过刺伤接种法和发病率的测定,发现除欧美杨外,其他8个树种均未出现症状,说明该病菌对欧美杨外的其他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是安全的。 应用GC-MS挥发物测定方法,以欧美杨健康部位树皮和LB培养基为对照,比较自然感染典型病斑与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病菌的挥发物。结果显示,杨树典型病斑共测定出可巴烯、2-丁酮、芴等13种挥发物组分,健康部位共测定出可巴烯、苊烯、石竹烯等18种挥发物组分,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共测定出乙醇、2-丁酮等9种挥发物组分。典型病斑与健康部位挥发物共有的组分为芴和可巴烯,且典型病斑挥发物中芴的含量高于健康部位;在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的挥发物中检测到的2-丁酮、苊、芴均在在典型病斑中也存在,且三种组分含量比例均高于典型病斑。说明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侵染杨树后,杨树的挥发物质组分及含量发生改变,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的挥发物组分及含量也发生改变。 设置菌液、菌液上清液、菌体和LB培养基四种条件,采用将病菌与上述不同处理液共培养方法,测定不同处理的菌落数量变化及计算抑制率。结果显示,病菌菌液上清对其病菌自身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