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先后发掘了一批带有人工封土结构的汉代墓葬,这类带有封土结构的汉代墓葬遗存在太湖西部地区的分布尤为集中,与商周时期的土墩墓在外型上基本没有区别。这类墓葬形式具有合理规划与堆筑的人工封土以及以高温釉陶为主要随葬器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目前学术界关于将这种构筑于封土之下的汉代墓葬命名为“汉代土墩墓”尚存部分争议。本文认同“汉代土墩墓”的命名并对该文化遗存分布较为集中的太湖西部地区进行初步研究。本文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成果与现状以及汉代土墩墓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章主要对太湖西部地区已发表的汉代土墩墓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与介绍。第二章主要对太湖西部地区汉代土墩墓的土墩类型、墓葬布局及墓葬形制进行初步研究。该部分通过对太湖西部地区己发表的汉代土墩墓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将该地区汉代土墩墓的土墩类型、墩内墓葬布局以及单体墓葬形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类。第三章主要对太湖西部地区汉代土墩墓随葬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与分期。根据该地区汉代土墩墓的特点,本文挑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在结合铜钱、铜镜以及与周边地区汉墓的分期比对基础之上,对该地区的汉代土墩墓进行年代上的分期,初步建立起太湖西部地区汉代土墩墓的年代框架。第四章主要对太湖西部地区汉代土墩墓的文化因素及消长过程进行研究。该部分在分期的基础之上对该地区汉代土墩墓进行文化因素的分析,通过各个时期各种文化因素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来全面、系统的认识该地区文化发展的脉络,进而对该地区汉代土墩墓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进行归纳。最后,结合该地区历史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来分析该地区文化特征的成因以及概括汉文化在该地区的形成过程。第五章主要对汉代土墩墓的传播以及源流问题进行探讨。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山东、湖南、安徽西部等地区也相继发现带有人工封土的汉代墓葬。这些地区的汉代土墩墓在封土结构及丧葬制度上与太湖西部地区十分相似。因此,本文将上述地区的汉代土墩墓在封土结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封土形成年代等方面与太湖西部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进而梳理出了整个汉代土墩墓的基本发展脉络。本章最后一节详细探讨了汉代土墩墓的源与流,通过对其他地区汉代土墩墓资料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最后得出汉代土墩墓是吴越地区先秦土墩墓的延续这一结论。同时,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出太湖西部地区汉代土墩墓向西与向北的两条基本传播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