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处理中,絮凝剂是混凝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一直以来铝盐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传统絮凝剂。近年来,在传统铁盐和铝盐的基础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s)正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IPFs中,聚合氯化铝(PAC)成为最典型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具有优于传统絮凝剂的许多特性。根据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可以将PAC中铝的形态划分为Ala、Alb和Alc三种不同形式。通过混凝烧杯试验,分别用Ala、Alb和Alc不同絮凝剂处理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研究其对浊度和颗粒数的去除情况,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形成絮体的情况(絮体粒径、粒度分布和分形维数)进行了考察,进而探究不同铝形态絮凝剂的混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羟基聚合铝中的Ala、Alb和Alc表现出不同的凝聚絮凝行为,动态絮凝过程以Alb和Alc形态为主的羟基聚合铝具有很强的颗粒凝聚絮凝能力,其絮体粒径增长迅速,絮体结构紧密。在总铝剂量相同的情况下,Alb的混凝效果最佳,Alc与Alb效果较接近,Ala效果较差。通过以上对不同铝形态絮凝剂混凝效果和絮体形态结构及混凝机理的研究,进而为开发研制更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提供理论基础。聚合硅酸氯化铝PACS是由阳离子型絮凝剂(PAC)和阴离子型聚合硅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新型水处理药剂。然而新型药剂能否作为第九水厂絮凝剂的替代产品,尚缺乏实践的研究。本试验就是利用该药剂进行小试和中试试验,研究其对实际水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新型药剂PACS较聚合铝在吸附架桥的作用上显著提高,不仅强化了聚合铝中Alb使水体颗粒物有效脱稳的优点和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而且去除浊度和颗粒数的能力增强,能够节省药剂近50%。此外,其对滤池过滤水头损失和周期与PAC药剂相比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