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物质不断增多,空气中的含氮物质又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返回地面,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和碳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威胁。河口沼泽湿地不仅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汇地,而且位于陆地向海洋的过渡地带,承接着大气和地面氮源的双重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闽江河口淡水(道庆洲)和半咸水(鳝鱼滩)分布的短叶茳芏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野外设置CK(0g·m-2·a-1)及模拟不同梯度的氮沉降作用N1(24g·NH4NO3·m-2·a-1)、N2(48g·NH4NO3·m-2·a-1)N3(96g·NH4NO3·m-2·a-1)研究并揭示氮沉降作用下河口沼泽湿地CO2和CH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本区域的固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各处理间土温、土壤EC和土壤pH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但不同处理下,除半咸水沼泽湿地的土壤EC显著高于淡水沼泽湿地外(P<0.05),土温和土壤pH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相比,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间隙水NH4+-N和NO3--N浓度(P<0.05),CK、N2、N3处理的半咸水沼泽湿地间隙水NH4+-N和NO3--N浓度显著高于淡水沼泽湿地(P<0.05)。(3)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各处理间的间隙水SO42-浓度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而半咸水沼泽湿地间隙水SO42-浓度显著高于淡水沼泽湿地(P<0.01);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各处理间的间隙水Cl-浓度差异性也均不显著(P>0.05),而半咸水沼泽湿地的间隙水Cl-浓度显著高于淡水沼泽湿地(P<0.01)。(4)与对照相比,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淡水沼泽湿地的CO2排放通量(P<0.05),但N1、N2、N3处理间CO2排放通量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半咸水沼泽湿地各处理下CO2排放通量间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CK和N2处理的半咸水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淡水沼泽湿地,N1和N3处理的半咸水沼泽湿地的CO2排放通量与淡水沼泽湿地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5)淡水沼泽湿地N2、N3处理的CH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淡水沼泽湿地的CK和N1处理、N2、N3和N1处理间CH4排放通量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而半咸水沼泽湿地各处理下的CH4排放通量间的差异性也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各处理下的半咸水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均显著低于淡水沼泽湿地(P<0.01)。(6)各处理下淡水沼泽湿地的TGWP与CK相比在20a和100a时间尺度上分别提高了48.95%、63.85%、87.71%和45.03%、51.44%、76.95%,说明模拟氮沉降增强了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与CK相比,N1、N2处理半咸水沼泽湿地的TGWP在20a和100a时间尺度上分别降低了 3.48%、5.77%和2.56%、3.93%,而N3处理的TGWP在20a时间尺度上降低了 0.45%,在100a时间尺度上却增加了0.60%,说明低浓度的氮沉降会抑制半咸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而高浓度的氮沉降可能会促进半咸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7)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的CO2、CH4排放通量的环境因子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性,总体来说,气温、土温、土壤EC、土壤pH、间隙水NH4+-N和SO42-浓度是影响淡水和半咸水沼泽湿地CO2、CH4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