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950-2014)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民日报》1950——2014年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为例,研究党报的少数民族形象。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我国语境中,党报会选择建构何种少数民族形象?对于某个(或所有)形象,是如何建构的,遵循何种规则?使用哪些具体策略以助于少数民族形象的意义生产?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的媒介形象一共九种,包括:受助者、歌颂和拥护者、生活改善者、民族文化的拥有者、民族团结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国家重要活动的参与者、家乡建设者、品德高尚者、负面形象-分裂者。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新闻的媒介形象存在一定的区别;媒介形象分别以个体、少数民族集体以及各族人民的面貌出现;年龄、职业对媒介形象建构无实质性影响,性别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体现在从故意忽视性别差异到不强调性别差异的变化。同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两种形象并非是孤立、无关联的,而是以补充、并列、包含、冲突等关系积极建构意义。《人民日报》的少数民族形象建构,是对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再生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受媒介环境变化和党报改革的影响,在“如何建构少数民族形象”上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在“建构什么形象”上变化不大,党报的少数民族形象建构很难脱离主导性话语的影响。新闻报道框架是对少数民族媒介形象建构直接的规范。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框架被提炼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拥护党和国家领导、各民族平等团结、中华文化多元化、社会协调发展、个人素质框架。同一形象可以分别存在于不同新闻报道框架中,根据框架的不同转换其意义;或者通过同一框架建构不同形象,从不同角度表征某种意义,体现了作为符号运作的媒介形象生产和转换意义的灵活性。在媒介形象的具体建构策略上,新闻报道通过太阳、战争、同胞、花朵与眼睛几种隐喻的使用,呈现了社会制度优越性框架下的受助者、特殊时期的阶级战士、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以及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视。通过新闻的引语源与引语考察了新闻中“谁在说话”以及“说了什么”,发现引语源的身份由其话语和说话的方式决定,单数引语源分别代表个人、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含汉族)和国家说话,复数引语源代表少数民族和各族人民(含汉族)说话;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通过补充新闻事实、表达态度和意见,成为建构媒介形象的重要手段。从叙事上看,二元结构是媒介文本讲述少数民族故事的重要模式,新闻通过“他者”与“自我”的二元对立以及“过去”和“现在”的新旧对比,建构少数民族形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如何“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了《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通过比
贫困是人类共同面对并不断努力追求摆脱的永恒主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也是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关注的焦点。农业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功能,已经随着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而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金融已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竞争时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牛顿是近代科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成就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划界标准。而牛顿同时也是生活于英国17-18世纪真实的人,特定历史时
就ANSYS软件对单桩模型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拟合曲线。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对于政府消弭危机的负面影响至为重要,而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权威信息源对于危机治理则是关键。现实中,地方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的信息缺位与
<正> 2006年4月25~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反洗钱法》草案,其中对一些公职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反洗钱义务主体、主管部门
高校健美操教学是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学生在健美操教学中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对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与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
聚焦于巴县档案所载晚清重庆的牛痘接种和街道卫生清洁活动,重点关注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通过以上内容的考察发现在晚清大变局时代,重庆地方政府主动、积极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迫切需求,加上钢桁梁能应用于多种桥型之中,修建的钢桁桥也就越来越多。在重复的交变荷载作用下,钢桥疲劳问题越来越显著,己成为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