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时间与温度对牦牛酥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产品研发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牦牛酥油包含约87.7%的脂肪、1.98%的蛋白质和10.32%的水,以及其他微量成分。甘油三酯在牦牛酥油的脂肪中占97.30%-98.10%,因此极大地影响了牦牛酥油的整体质量。相比于普通牛酥油、绵羊酥油和山羊酥油,牦牛酥油的共轭亚油酸(CL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异油酸和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在抗氧化活性方面,牦牛乳中硒、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锌含量高于绵羊乳,但低于普通牛乳和山羊乳。当牦牛酥油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暴露于氧气、水分、光和热时,促使高水平的不饱和脂肪酸(UFA)易于氧化。氧化导致UFA的功能和营养质量损失,产生令人不悦的风味和颜色,并且使牦牛酥油产生影响健康问题的有毒成分。由于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形式来提高牦牛酥油的氧化稳定性,从而延长其保质期。为此,本研究首先研究了牦牛酥油在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下的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为了提高产品氧化稳定性,研发了富含枸杞类胡萝卜素的牦牛酥油,以及复配酪蛋白酸钠(Na Cas)为主的四种配方的牦牛酥油粉,系统分析了产品在加速储存过程中氧化稳定性、自由基清除活性、脂肪酸、感官评价和物理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在-18℃、4℃和10℃下贮藏牦牛酥油的质量参数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增加贮藏温度和时间会降低牦牛酥油的黄度、氧化稳定性、自由基清除活性,而且使抗氧化酶严重失活和变性。在三种贮藏温度下,牦牛酥油的AV、PV和TBA分别增加了7.40~25.56倍、7.12~18.00倍和2.33~4.33倍,其中,三种氧化指标在-18 oC贮藏样品中水平最低,10 oC贮藏样品中最高;同时,SOD活性急剧增加,随后与CAT活性呈相似下降趋势。-18℃和4℃样品(0-180 d)与10℃(0-150 d)样品的颜色相同。贮藏中所有牦牛酥油样品的饱和脂肪酸增加,UFA减少,贮藏期结束时,脂肪酸n-3/n-6的比率在18℃和4℃样品中增加,在10℃样品中下降。虽然,贮藏期样品的氧化值在人类食用安全范围内,但是不建议在10℃下长时间存放牦牛酥油。2、通过高剪切分散和超声辅助提取枸杞中的类胡萝卜素,并制备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牦牛酥油(GGO),对照酥油(FG0)也是通过标准方法制备;两种酥油在65℃下加速贮藏30 d,并在180℃(15min和30 min)和200℃下微波加热(MW加热)30min。枸杞类胡萝卜素在贮藏期间有助于牦牛酥油的黄色。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富集提高了牦牛酥油在MW加热和贮藏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贮藏期结束时,FG0的AV、PV和TBA分别比GG0高49.13%、19.66%和38.03%。而在最高温度MW加热后,FG0的AV、PV和TBA分别比GG0高41.46%、60.31%和47.83%。GG0的初始CLA和PUFA值与FG0没有显着差异(P<0.05);SFA增加,而M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减少。在MW加热和贮藏期间,FG0中的UFA损失速度更快,SFA和TFA增加。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富集对牦牛酥油的氧化程度和脂肪酸具有保护作用。3、采用10%酥油为基础,分别选用酪蛋白酸钠(Na Cas)、乳糖、麦芽糊精添加,形成以下四种产品配方,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复合牦牛酥油粉末:样品A:100%酪蛋白酸钠,样品B:50%酪蛋白酸钠、50%乳糖,样品C:75%酪蛋白酸钠、25%乳糖,样品D:25%酪蛋白酸钠、75%麦芽糖糊精。测定了样品在加速贮藏(65℃,30 d)期间的氧化稳定性和感官特性。结果表明,样品B和样品D酥油粉末具有相似且最好的物理性质,包括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粒度、堆积密度再分散时间和封装效率,样品B和样品C在储存期间褐变最多。感官评价小组更偏爱样品B和D;研究发现,样品C粉末的结块严重;样品A粉末中白度损失和结块最少,但是异味高。氧化稳定性和自由基清除活性样品D最高,其次是样品B。贮存30d后,四种酥油粉末样品的PV和TBA值分别为34.98~69.54 meq O2 kg-1和1.85~9.43 mg MDA kg-1,氧化程度样品A>样品C>样品B>样品D。因此,为了获得最佳干燥特性和氧化稳定性的牦牛酥油粉末,选择50%Na Cas、50%乳糖的配方B和25%Na Cas、75%麦芽糖糊精配方D。综上所述,牦牛酥油及其制品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因长期高温贮藏而大大降低。加入5%枸杞类胡萝卜素的牦牛酥油,以及由配方B(50%酪蛋白酸钠、50%乳糖)和配方D(25%酪蛋白酸钠、75%麦芽糖糊精)经过喷雾干燥的酥油粉末,是具有高氧化稳定性和其他有利特性的牦牛酥油产品。这是首次使用枸杞类胡萝卜素提高牦牛酥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和添加Na Cas为主的牦牛酥油粉在贮藏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研究,试验结果为藏区牦牛酥油的品质控制和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天然草原和热带树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高度复杂的生物群系,在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上随空间和时间变化很大,对不同气候和天气条件等较为敏感。近来,由于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人类活动,这势必对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草地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极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
学位
植被物候是植物自身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影响植被生产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且植被物候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能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黄土高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非凡的生态意义对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目前在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的研究中针对植被物候对季节性气候和极端气候响应的研究仍有不足。因
学位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能长久滞留于大气并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痕量温室气体,主要由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过程排放,是土壤氮素转化和损失的重要途径。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常年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严重退化,土壤养分贫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抗旱、耐贫瘠、优质、高产的特性,再加上其根系较强的结瘤固氮作用,对该地区生态修复和土壤质量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黄绵土区苜蓿地N
学位
为探明生物炭、磷肥、溶磷菌剂配施对Cd污染土壤修复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土壤镉污染条件下,不同添加水平的生物炭(B0:0%;B1:2.5%;B2:5%)、磷肥(P0:0 g·kg-1;P1:0.4 g·kg-1;P2:0.8g·kg-1P2O5)、溶磷菌剂(M0:0 g·kg-1;M1:5 g·kg-1;M2:10 g·kg-1)配施对土壤p H值、有机质和速
学位
一氧化氮(NO)作为重要的新型信号分子,参与了许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也被证明参与植物的逆境响应。同时,研究表明NO可以通过调控蛋白质的甲基化响应逆境胁迫。本实验探讨了NO和DNA甲基转移酶基因Sl DML2,通过调控DNA的甲基化参与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150 m M Na Cl处理下外源添加10μM NO供体GSNO能够明
学位
紫花苜蓿作为黄绵土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首选草种,对于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修复与土壤质量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因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导致土壤水分和磷素耗竭,苜蓿产草量骤降且土壤质量状况有所退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线虫和微生物是土壤环境中数量及种类最为丰饶的两类指示生物,盘踞着食物链的关键部位,参与植物根际有机质降解及养分周转等一系列重要的土壤生态流程,是土壤生态系统内最活跃的生物组分,两者间
学位
该研究以不同施肥处理下花牛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线虫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实验鉴定线虫个体数量、多样性以及土壤酶活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探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牛苹果园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优质三元素复合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降
学位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既破坏了该区域生态环境,又降低了土壤碳氮固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由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兼具,对于半干旱区的脆弱生态修复、土壤结构改善及肥力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紫花苜蓿根系具有极强的根瘤固氮作用,因而生物固氮是种植苜蓿土壤中氮素的重要来源,其固氮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影响土壤氮素供应和肥力维持。本研究以半干旱黄
学位
陇中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急需补充损失的有机碳源,解决土壤碳失汇、肥力低而不稳的问题,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特性、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作用显著。本研究依托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旱作农业区的不同秸秆还田试验(始于2019年):设置4个还田量水平(0、3500(低量)、7000(中量)、14000kg·hm-2(高量)),共7个处理(CK:秸秆不还田;W1、W2、W4分别对应低量、中量、高量小麦秸秆还田;
学位
<正>现如今,小学教育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引导和思维开拓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但在小学教育中,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甚至个人之间的差异都是实际存在的,对于学生的教育上采取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学习的懈怠。本文经过大量的理论知识研究和教学实践,得到了改善这种教育短板的办法——差异性教学。我国的教育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