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G磁通锁定环路设计及信号分离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直流超导量子干涉仪(DC SQUID)的心磁检测技术是弱磁检测技术的关键应用,由于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心磁图(Magnetocardiogram, MCG)与心电图(Eletrocardiogram, ECG)相比,不仅仅能体现体表电流的变化,更多的是反映心脏深部的电现象,使得测量的心磁图能更加真实的反应心脏电活动的本质,为医学工作者诊断患者病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磁通锁定环路和心磁信号分离是心磁检测系统中关键的部分,本文主要完成了这两个部分的研究。本文基于传统的磁通振荡锁定环路,提出了改善的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本文从电路工作原理出发,在PSPICE仿真软件平台上,搭建了直接读出磁通锁定仿真模型,验证了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能够检测到外磁通的变化量。基于电路仿真结果,设计了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的硬件电路和PCB板,将SQUID模拟器与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进行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能够及时有效的检测到外界磁通的变化量,电路的输出波形能够反映外界磁通的波形特征。同时还测量了整个电路的输入与输出的环路延迟,根据磁通锁定环路的3dB带宽和环路延迟的关系式,经多次测量与计算,该电路的3dB带宽能够达到54.1KHz。在完成硬件电路设计与测试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就是对心磁信号的分离方法研究工作。利用磁通锁定环路测量的MCG信号,观测的MCG中含有工频干扰和肌磁干扰,所以还需要对观测的MCG信号进行分离处理。论文心磁数据来源于日本东京电机大学提供的心磁数据,为了除去心磁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得到人体更加真实的心磁数据,结合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算法基本思想,首次尝试EFICA算法应用于心磁信号的分离工作,通过与JADE算法和FastICA算法对比分析,在模拟实验和真实数据分离实验中,我们发现EFICA算法分离出的心磁信号波形特征更加明显,即EFICA算法分离出MCG信号含有更多人体心脏健康状态信息,同时对噪声干扰抑制能力更加出色。根据合作单位提出的项目指标和应用要求,论文完成了直接读出磁通锁定环路设计和心磁信号分离工作,为下一阶段的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为心磁检测系统项目的完成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中的射频仿真实时控制系统采用基于RTX(实时扩展)和VMIC卡(光纤反射内存卡)的RTnet实时网络,该控制系统主要分为非实时部分和实时部分。非实时部分采用MFC编程,根据主控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与挑战,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现实技术一直是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方向之一。它借助计算机构建出一个与现实环境十分逼真的虚拟环境,而且支持用户使用自然的技能亲身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防系统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丰富、便捷的特点成为当前安防系统的发展主流,在安防体系中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服务质量、高容量、大速率、多类型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需求,WiMAX、WINNER和3GPP等通信标准中均引入了中继技术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继通信技术作
声学定位系统在海洋资源开采、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国内外已有了许多成熟产品。某声学定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装有声信标或应答器的水下航行器进行跟踪与定位,从而
空间数据挖掘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知识、空间关系或者存储在数据库中有意义的特征和模式,它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数据的日
论文以龙门山地质地球物理结构为背景,以大地电磁测深法为手段,通过对穿越龙门山构造带及川西前陆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电性结构研究,结合地震及地质构造资料,探讨龙门山
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重要来源。光伏并网发电作为太阳能应用的主流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之上,为了使电网的供电质量和能力有所提高,将有源滤波、无功补偿与光伏并网发电相结合,既可以提供有功电能,同时又可以抑制谐波、补偿无功功率。在三相光伏并网系统中,主要研究了光伏并网的两级式拓扑结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等,其
正交频分复用(OFDM)凭借良好的抗多径能力和高频谱效率的优势,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而在OFDM系统中,无线信道的时间色散特性和时变性会导致接收信号发生失真。为了能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