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在女性各肿瘤中居首位,其中最常见的是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IDC),约占50%~80%。乳腺癌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手段。核酸适配体是短的寡核苷酸分子(ssDNA或RNA),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合成的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通过折叠成的空间结构可以与目标分子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结合。与抗体相比,适配体由于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低成本、易于合成和低免疫原性等优势,在癌症检测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核酸适配体作为最有前途的分子识别探针,可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在本研究中,采用基于磁珠的Serum-SELEX(Ser-SELEX)技术筛选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特异性适配体。为了获得高特异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适配体,引入正常血清、肺癌血清和胃癌血清作为反筛靶标,经过12轮的靶标消减替换,完成筛选,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和对比,分为4个家族序列,共选取六条候选核酸适配体(IDC11、IDC12、IDC2、IDC31、IDC32、IDC4)进行特性分析。适配体序列分析发现胸腺嘧啶(T)和鸟嘌呤(G)是两个占较高的碱基,它们在6条适配体中占据了40个随机序列区域中55%~75%的碱基。通过适配体二级结构的预测,发现适配体的优势结构域主要是茎环、凸环结构。QGRS Mapper分析适配体IDC11、IDC12、IDC2和IDC4具有形成G-四联体结构的趋势。q-PCR法测定了适配体与靶标结合亲和力,亲和力常数Kd均在纳摩尔范围,表明适配体与靶标有很高的亲和力。q-PCR法鉴定适配体与靶标结合特异性,发现适配体IDC11、IDC12、IDC31和IDC4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阳性检出均大于70%。ELASA(Enzyme Linked Aptamer-sorbent Assay)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了适配体IDC31的特异性。本研究筛选获得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尤其是适配体IDC31与靶标有良好的亲和力(16.05±2.19 nM)和特异性(P<0.05),且阳性检出率大于80%,表明该适配体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方面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