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67个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家系(28例有家族史,39例散发)针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基因筛查。 方法: 1.详细询问眼球震颤家系家族史及临床表征,绘制家系图,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5ml。2.采用传统的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出样品的DNA浓度。3.对67个家系中的所有先证者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个候选基因FRMD7和GPR143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的连接部分。4.PCR反应的样品纯化后,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5.对测序结果分析处理,若发现有基因突变,再对其家系其他家系成员进行疾病的共分离分析,从而确定其为致病突变。6.对测序结果中有移码突变的扩增产物克隆至T5载体,以清晰确认突变位点。 结果: 通过对FRMD7和GPR143的基因筛查,67例中,48例没有发现突变,19例发现其中17例致病基因为FRMD7,2例致病基因为GPR143。17例FRMD7突变中,5例为剪接位点突变,3例为错义突变,2例为无义突变,7例为插入缺失移码突变,2例GPR143突变分别为剪接位点突变c.886-2 A>G和错义突变c.899 C>T;p.P300L。 结论: 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有多种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及X连锁遗传。虽然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已确定了7个基因位点,但是目前只有FRMD7和GPR143确定为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本研究中发现的突变主要在基因FRMD7上,占89%(17/19)。特别是在12号外显子的突变,占26%(5/19),且全部导致蛋白截短。新突变的发现不仅是丰富了基因频谱,也为研究蛋白功能及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突变体,以利于深入研究眼球震颤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