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栽培稻、野生稻之间亲缘关系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亚洲国家包括非野生稻起源地域,杂草稻侵入耕地与栽培稻伴随生长,争夺阳光和养分,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己成为当今水稻生产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直播稻的推广和应用,杂草稻的危害明显加重。   杂草稻又名杂草型稻或杂草种系,普遍认为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其遗传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特性更接近栽培稻。同时,经历漫长的自然进化和某种特定稻作环境的驯化,杂草稻的抗病、虫、寒、旱、盐碱等特性优于栽培稻,并且与水稻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近,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天然基因库,对水稻育种是一个宝贵资源。本文就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杂草稻qSH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以及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分析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果表明:   1.在对广东湛江杂草稻的生长发育观察中发现,杂草稻的一些形态特征类似于栽培稻,尤其是在苗期很难与栽培稻区分开来,而在生长后期渐渐表现出了不同与栽培稻的特性,如株型松散、抽穗期早、落粒性强、谷粒褐色等。同时,广东湛江杂草稻整体的表型变异也非常丰富,甚至呈连续性交化。   2.为了探讨杂草稻与栽培稻在qSH1基因片段的序列是否存在差异。利用已经报道的扩增水稻qSH1基因的引物,对来源于广东湛江雷州地区的6份落粒性极强的杂草稻进行PCR检测,通过测序得到约460bp的核苷酸碱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核苷酸碱基序列大致位于qSH1基因下游100kb处,与NCBI网站公布的水稻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为同源序列,同源性达100%。这6份杂草稻与水稻之间共同存在一个碱基位点差异,经证实为前人报道的SNP位点。另外6份杂草稻所获片段序列不完全一致,存在一个位点差异,但不能确定是否为一个作用位点。   3.用30对SSR引物比较了不同省(区)的12份杂草稻、34份栽培稻以及36份的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12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不等,平均为4.03个。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882、0.3515和0.4899,每一位点在杂草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2.1,在栽培稻中平均为2.27,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3.53,说明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栽培稻和野生稻。此外,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距离(0.0494)明显小于其与普通野生稻间的遗传距离(0.5838),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即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栽培稻品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实验室获得的假俭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为材料,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形态和抗逆性特征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假俭草抗寒突变
通过调查牧草生育期、产草量、株高、越冬率、营养成分等生育指标,对国内124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豆科牧草中以莲江口三叶草和肇东紫花苜蓿在佳木斯地区生长最
在过去十年期间,矿物处理的操作单元的数学模拟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现在有可能用经验或半理论模型来精确地予言大多数操作单元的定量模型。目前,在分级、磨矿和浮选的范围
高温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称为热应激。热应激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目前对鸡热应激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报道。但对于影响和调控这一生理过程的
学位
相同的雄性核不育隐性基因育成的新的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简称S系)的特点,取决于转育亲本的遗传特点和选育环境。穿梭再生育种即生态区之间穿梭和分株再生育种。它是我们根
随着小麦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已普遍引起国内外农业科研界的重视。国际上对作物化控技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寄予很大的期望
马铃薯在对种子繁殖的适应过程中生命周期会缩短(1983)。这就是说,马铃薯用种子繁殖时比用营养体繁殖时要求更经常地更换品种。但是含有多数种的杂种能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1
学位
运用组织转化的理论与方法,对白三叶在不同刈割频度和留茬高度下的叶粗生长率、枯死率、净生产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组织粗生长率以L区(42天×10.0cm)和H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