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深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deep neck interf ascial space)是指颈深筋膜浅层深面的深部组织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头、面、颈部及上呼吸道感染,亦可为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延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虽降低了颈深间隙感染发病率,但其在临床上仍时有发生。此感染位于颈深部软组织,其原发病灶器官的位置亦较深,通常为:牙、咽部、扁桃体、唾液腺、食管、气管等。颈深筋膜解剖复杂,各层筋膜包绕颈部的血管、肌肉、神经及器官,将颈部分隔形成多个潜在的间隙,这些腔隙内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抵抗力弱,感染易在此处沿解剖途径播散,脓液易在该间隙中积聚,因此颈深筋膜间隙感染不易局限,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并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抗生素应用之前,该病的致病菌多为链球菌,而应用抗生素之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明显增加。据文献报道,颈深间隙感染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即厌氧菌感染也有增多趋势。颈深间隙中的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通过解剖途径直接或间接相通,并向下扩展至纵隔。颈深间隙感染加重且未及时控制的患者,炎症易向下蔓延引起纵隔感染或脓肿。纵隔内包含心脏、气管、食管、神经、胸内大血管和淋巴组织,结构疏松薄弱,此处的炎症或脓肿临床症状极重,可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大血管破裂而死亡。有文献报道,颈深间隙感染的患者抗生素治疗后,仍有88%的患者需联合手术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颈深间隙感染,虽安全而有益,但临床上证实形成颈深间隙脓肿的患者仍应及早行手术切开引流。目的分析总结颈深间隙感染合并上纵隔脓肿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探讨颈深间隙感染合并上纵膈脓肿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外科收治的11例颈深间隙感染合并上纵隔脓肿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为5~71岁,中位年龄为36岁,入院后行胸部X线、颈部彩超、颈胸部增强CT检查,及时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10例患者在感染局限时行颈侧切开引流手术。结果11例患者除1例患者死亡,余10例均经过积极治疗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3-109天。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0天左右拔出颈部引流管,1例术后2周拔出引流管,1例于术后先后3次重置引流管;术后患者均可正常饮食。结论食管破裂穿孔、糖尿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颈深间隙感染合并上纵隔脓肿,该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早诊断、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并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