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以逻辑辩题为切入点,论证了与名实相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公孙龙子》中。从《白马论》到《名实论》,公孙龙不仅建立了严谨的“物”“实”“位”“正”语言理论体系,更是找到了正名实的方法和正名标准。本文正是从各篇表达之主旨出发,探索其中隐含的名实问题,从各篇的联系中探究公孙龙思想的发展走向。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发现《公孙龙子》的体系性非常强,其名实思想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自马论》是其他各篇名实思想的发端。公孙龙借“白马非马”表达了自己的名实观“实非,则名非”,并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看到了“实”对“名”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公孙龙在名实问题上的“实决定论”,才有了后面几篇在不同方面对“实”的探索。《指物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演变的关键点。公孙龙借“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探讨了对世间“物”进行“指”的周遍性,并对“物”与“指”之关系进行了探究。“指”之周遍使“实”之获得成为可能,“指”也就成为了“实”的获得方式。其后的几篇都是借由“指”在对“实”进行探索,公孙龙的名实思想从此进入了新的篇章。《通变论》和《坚白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的中兴环节。公孙龙借“二无一”探讨了“以形责实”和“以色责实”(实质上是‘以位责实’)的可行性,对“指”之方面即“求实”方向在“羊牛”、“青白”的问题上进行了实践。公孙龙借“坚白石二”探讨了“视”、“拊”、“神”等具体感知“实”的方式,并由此论证了“实”的本质“离”。《通变论》对“实”的探究焦点在“物”,《坚白论》对“实”的探究焦点在“人”,两者构成了公孙龙“实”理论的中坚部分。《名实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公孙龙构建了横跨内外两个世界,以“实”为中心的语言理论体系,并以此找到了正名实的方法和标准。他的语言理论体系和正名实的标准都是在前面几篇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实”的来源到“求实”方向,再到“得实”过程,最终到“实”之本质,都是前面几篇对“实”思想的贡献。在探究“实”的过程中,“位”这一对“实”的本质性规定也得以形成。“求实”中“以位责实”和“得实”中的“离”一起形成了“实”之“位”。而随着“位”思想的不断成熟,“正”也随之出现。“以位责实”中的“各当其所”与“离”的“独而正”一起形成了“位其所位”的“正”。在公孙龙语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正名思想也得以发展。从“实非,则名非”中“实”对“名”的决定作用,到“二无一”中“名”对“实”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标准,以及在该标准下的正名方法。由此可见,公孙龙名实思想的发展是以“实”为中心,然后纵向、横向发展的。纵向形成了“物”“实”“位”“正”这样的语言理论体系,横向与“名”结合形成了其“唯乎其彼此”的“正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