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素养是帮助人们认识、应对和预防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系列知识、信念和能力。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用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正确心理健康信念的树立以及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技能的形成。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艰巨,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心理健康素养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取向,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分为研究一和研究二。研究一的主要目的是对翻译的国外问卷进行修订;研究二采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对湖南省、贵州省一共五所中学的1002名中学生进行正式施测。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中学生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主要由心理健康的价值与能力的信念、心理健康权利的信念、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功能性行为、心理健康的批判性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沟通行为六个维度构成;本研究修订的《中学生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可以作为中学生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的测量工具。2.中学生对常见心理疾病识别的平均正确率为44.95%。中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素养中的某些方面存在年级或性别差异。3.中学生的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来源地以及走读或寄宿的差异。4.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存在年级、走读或寄宿的差异。5.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存在性别、年级、走读或寄宿的差异。6.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韧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心理韧性与总体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7.心理韧性在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与总体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