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子》是道家经典着作,与《老子》、《庄子》并称道教三经。唐代列子被封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又称《冲虚至德真经》。但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颇有争议。本文以语义场为研究对象,选定书中较大的语义场,对语义场进行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在此基础上,以各历史时期语义场特点为参照系,通过比较确定《列子》语义场的时代特点。以楚方言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列子》语言的地域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扼要说明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语料。 第二章、第三章为《列子》时代性考察,以语义场研究为中心。第二章描写《列子》书中,“过去”义语义场、“隐藏”义语义场、“微小”义语义场内成员语义、使用频数等情况,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描写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四个时期“过去”义语义场、“隐藏”义语义场、“微小”义语义场中各个成员语义、使用频数等情况,勾勒其历时变化。在此基础上,判断《列子》语义场时代性。通过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列子》各个语义场特点与先秦时期差别较大。《列子》“隐藏”义语义场分布情况与魏晋时期不同。两汉时期“过去”义语义场、“隐藏”义语义场、”微小”义语义场的分布情况均与《列子》相符,并且更近东汉。 第四章为《列子》地域性考察,与楚方言词为中心。楚方言词的确定主要采用方言区域文献研究法,藉助两汉、魏晋时期记录方言的文献确定《列子》中存在的楚方言词。本章共考察了13个楚方言词,其所在篇章均为《列子》一书所独有。这13例楚方言词具有以下特点:(一)一部分词汇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和地方性。(二)部分词汇在汉代至六朝均为楚方言词。(三)部分词汇在魏晋六朝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楚方言词汇,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南方方言词汇,尤其以江东方言为最。总体我们认为《列子》词汇带有楚方言色彩,其作者应当有楚方言语言背景,以往推测《列子》作者或为王弼、王粲,此二人均为山阳郡人(今属山东),这个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