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公民公共行为教育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以桂林八所高校1304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参与观察与个别访谈等调查方法,从大学生公共卫生、公共资源使用、公共交往、公共秩序、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六大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其认知态度,并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现阶段大学生公共行为的具体因素。
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为表现平均分值3.7,总体表现较好,属于良好水平。大学生的公共行为特征表现为:大学生公共卫生和公共观赏平均表现优于公共行为的综合表现,认知程度高、行为表现优秀;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参与方面的这些涉及在公共空间中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表现与公共行为的综合表现持平,呈现出良好状态;公共资源使用这一行为表现为公共行为六大纬度中表现最差的一部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环保习惯的养成和爱护公物的行为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为的各项因素中,是否具备公共意识、公民意识程度如何成为影响大学生公共行为的关键因素,教育状况与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公共行为有重要影响,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管理和活动对大学生的公共行为有一定影响,但并无直接的影响。从影响公共行为因素的具体表现来看,行为的习惯养成在小学以前的大学生群体要明显优于中学以后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年级越高的学生,他们的公共行为表现越好,是党、团员和师范生的学生的公共行为表现优于非党、团员和师范生;社会公共环境好、公共设施完善、公共管理人性化则大学生公共行为的表现好;大学生具备公共意识,大学生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公共行为表现优秀。而平常我们认为对大学生公共行为影响较大的家庭背景因素,学校管理和活动因素,在本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仅表现出微弱的相关性。大学生的个人性别特征对他们的公共行为基本上没有产生影响。
论文对与大学生公共行为相关度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公共行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