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迁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建立主权独立和政权稳定的现代民族国家,从1840—1949年近半个世纪政权更替的历史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努力。晚清政权覆灭,中华民国建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代之以南京政府的兴亡,中国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几次重要的政权更替都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目标相关。从历史经验看,所有的现代民族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试图建立作为立国基础的一套信念的过程。近代中国在国内外的政治、外交、经济等多重压力之下,传统的儒学的伦理——政治一体化的人治主义政治模式失去了现实效用,陷入了严重的意识形态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更需要一种强大的信念基础。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化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成为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政权更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变迁的过程。本文第一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成果,讨论了民族主义与政治变迁的关系,对文中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介绍了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分析了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兴起过程:中世纪的普世世界国家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王朝国家的出现孕育了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前身;在资产阶级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近代民族主义。此后,民族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主要表现为欧洲大陆民族主义运动的延续和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端,一是源于传统的族类思想,同时也是源于对日本和西方学理的借鉴。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在二十世纪东西方冲突下,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产物。但由于时空背景的差异,中西民族主义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三章分析了民族主义在晚清政权覆灭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晚清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有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新知识分子、士绅阶层以及革命党人等社会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方式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与清政府疏离。可以说,晚清政府的覆灭就是在民族主义的催化之下发生的。第四章分析了北洋政府对民族主义的利用。本文认为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种族民族主义逐渐弱化,而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之间却有着激烈的论争,最终政治民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内的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生活中都有意识地运用了民族主义。但无论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以及联省自治等方式都未能实现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北洋政府的统治失去了合法性基础,最终被国民党建立的南京政府取代。第五章从民族主义的<WP=6>视角分析了南京政府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的建立有一个从边缘走向中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民众基础,与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相融合,最终取代北洋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执政之后的国民党仍然把民族主义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资源,但此时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基础狭窄的民族主义”,失去了民众基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有诸多的研究,本章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南京政府基础狭窄的民族主义使这个政权十分脆弱,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建国努力的失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但它们毕竟是两个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政党,这就决定了两党的民族主义必然产生分流。国共民族主义的分流过程,就是中共民族主义取代国民党民族主义的过程,也是中共战胜国民党的过程。民族主义只是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历史的一种视角,虽然特定的视角可以使研究时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但这也可能给研究工作带来某些疏忽,使结果具片面性。本文从民族主义与几次重要的政权更替的关系角度来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初步得出三点结论:一、民族主义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资源,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迁。近代中国政治变迁过程中所展现的立国与强国、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把现代性因素融入本民族文化传统,又要对传统进行革命性的转换,刺激传统中可现代化因素的增长,这样才可能为社会变革提供联系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源头活水。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发展中经历了结构性的演化,从辛亥革命时期的种族民族主义强势,到后来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之争,再到政治民族主义占据上风,体现了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的曲折历程。三、虽然我们肯定了民族主义对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主义即可扮演历史发展的动力,也常常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变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它都面临着诸多的批评。怎样预防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控制民族主义的非理性因素,是理论研究和现实政治生活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其创作的领域包括小说、评论、诗歌和戏剧,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贝克特被授予诺贝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九卷中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并指出三个部分的地位和作用。理性、激情和欲望在灵魂中各自起主导作用时就造就了人的三种存在状态,即爱
从新的角度推导了商的求导法则、反三角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初等几何中的余弦定理,扩展了求解思路和方法,也扩大了导数的应用范围。
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趋紧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开始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作品的英译变得空前重要,影视作品作为最
中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呈迸发趋势,到2012年已达十几万起,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该类事件分为维权
在当代,随着创作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人们对艺术的不断重视,中国的绘画艺术得到迅猛发展,其中女性艺术逐渐兴起,并开始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女性绘画是女性艺术
《玉台画史》是一部由清女史学家汤漱玉所编撰的记录中国古代女性画家的资料史籍。它的出现开辟了专著女性绘画史的先河,它对女性画家的记载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一部史书,这部相
1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三七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揭示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机制。检测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治疗
与国外成功(鞋类)企业品牌相比较,国内鞋类企业由于起步晚,规模小,显得比较薄弱;为使企业能持续长久发展,提高国内鞋类企业的品牌价值,本文以品牌维护为线索展开,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
对话教学强调教学交往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尤其是对学生生命主体存在的尊重。它不再将学生视作一个接受教育、接受知识,以服从、顺应为存在方式的客体、对象,而是与教师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