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杰夫·范德米尔曾称赞卡特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最具创造性的作家,她的独特风格无人可比。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小说、科幻小说、哥特小说、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可指涉其作品,但皆不足以涵盖其全部,除了超现实主义,没有任何一种文体始终贯穿于她的整个创作体系。她在1992年辞世时,留给了后人一笔颇为可观的文学遗产:九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四部童话集,两卷报刊撰文和一本极具争议的文论集《萨德般的女人》。
小说《马戏团之夜》是卡特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和评论家从女性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复杂的主题思想等多种角度对这本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切入角度的多元化体现了小说自身的包容性。然而,很少有人把安吉拉·卡特的小说《马戏团之夜》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特征联系起来,并且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巴赫金是20 世纪俄国最具创造性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思想家,他的狂欢化理论曾经引起广泛争论,将其应用于文学文本的批评和解读的努力也不鲜见。本文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马戏团之夜》进行了重新解读,试图向人们揭示蕴涵在作品中的深刻的狂欢化特征。
该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包括对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介绍,对《马戏团之夜》相关评论的总结。
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巴赫金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狂欢化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狂欢,狂欢式,狂欢化。狂欢既是一种对世界的感受,又是一种语言和具体的文学样式。而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的庆贺、仪礼等形式的总和。它包括身体的亲昵接触,插科打浑,俯就和粗鄙。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狂欢节文化在整个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了第二世界和第二生活,以此作为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官方生活形成对峙。狂欢化了的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挑战传统的刻板的文学样式的功能。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章节,解读了小说中充溢着的狂欢精神。即:颠覆精神,平等精神和乌托邦精神。
第四章探讨了小说中的狂欢大众。这些狂欢大众由成对的形象、小丑形象以及狂欢广场组成。
最后一章是本文结论部分,作者对全文进行了综述,充分肯定了《马戏团之夜》中渗透的狂欢成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卡特的《马戏团之夜》之间存在一种无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狂欢化理论为《马戏团之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马戏团之夜》反之证实了狂欢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存在性。毫无疑问,卡特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对于狂欢化的运用仅仅局限于女性主义的批判范围以内,但正是因为在小说《马戏团之夜》中狂欢化的运用,才使得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有了更积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