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CO2-碱金属体系是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绿色化学体系。本论文旨在探索一条在该体系中低温合成碳化硅的工艺路线,并对低温合成的立方碳化硅半导体进行发光与磁性方面的表征,考察其光致发光性质和稀磁半导体性质的新颖之处。具体工作如下: 一、研究了反应过程中超临界CO2-碱金属体系的压力变化特点及反应特征。分别测量并绘制了不同的CO2密度体系中,压力随温度变化曲线(P-T),特别考察了CO2密度为1.0g/mL时金属钠及其体积变化对P-T的影响,不同温度下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也分析了反应产物,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在该体系中合成高温相材料(如SiC)打下了基础。 二、在超临界CO2-碱金属体系中,利用廉价的工业原料FeSix合金为原料在460℃低温合成了碳化硅。通过改变FeSix合金的粒径以及用量、金属钠的量、升温速率、加热温度以及恒温时间,对碳化硅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碳化硅的晶型和产率也进行了研究。用碱式碳酸镁代替CO2在500℃也合成了碳化硅,并对碱式碳酸镁和CO2两种碳源合成碳化硅的反应体系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对碳化硅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FeSix合金作为硅源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碱金属体系也能合成碳化硅,但利用碱式碳酸镁作为碳源较CO2更为有利:FeSix合金的粒径越小、金属钠的质量越大越有利于碳化硅的合成;FeSix粒径小于500目时,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在460℃延长恒温时间生成的碳化硅晶型倾向于单一化,即立方碳化硅。反应时间越长,3C-SiC的纯度越高,这可能是后续延长加热时间的过程起到了高压退火的作用(CO2压力约为50 Mpa),使2H等碳化硅向立方碳化硅转变,提高了立方碳化硅的纯度。 三、对利用FeSix合金、CO2和金属Na在460℃合成的3C-SiC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PS测试发现晶粒表面有氧化层,据此提出了3C-SiC晶粒结构模型:中心为3C-SiC,外部为一层薄的SiO2氧化膜,中间为很薄的SiO2/SiC非晶界面层。用370nm激发的发光谱特征验证了该结构模型的真实性,峰值位于约437nm的强发光带和峰值在418nm的发光带分别归因于非晶碳化硅和含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