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庞大和老龄化社会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常户外活动是城市老年人养老生活的重要内容,能否参与日常户外活动直接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随着老年人自身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克服交通障碍的能力减弱,交通出行行为和日常户外活动受到限制。在整个老龄人口中,老年群体表现出其出行意愿与出行能力动态不匹配。深入研究老年人出行能力,可以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完善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并为老年人服务政策制定和交通设施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老年人日常出行过程中出行能力对其出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三类典型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的出行行为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原理,分析不同日常生活活动中,老年人出行能力在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分析中的具体影响效应,详细剖析老年人出行能力、年龄与交通方式选择之间的影响关系。在确定出行能力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以及效应的前提条件下,联合不同活动下的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以及出行能力观测变量分析,提取城市老年人出行能力特征变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老年人出行能力指数,最后构建老年人出行能力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构建三类典型日常户外活动下的老年人出行行为模型,对比有“出行行为能力”和无“出行行为能力”的模型结果发现:老年人“出行行为能力”涵义与具体活动目的相关,并且老年人出行行为能力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老年人在参与日常活动时,由于受“出行行为能力”的影响,老年人在交通方式选择上受到制约,其日常活动空间范围缩小,个体的意愿出行受到抑制。2.在城市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出行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行能力在老年人“活动-出行”分析中的中介效应,发现年龄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是通过出行能力间接影响老年人出行行为。具体表现为:(1)年龄对交通方式选择的总影响为负向影响;(2)休闲活动中年龄对交通方式选择的直接影响为正向影响,而购物活动与周期性就医活动中年龄对交通方式选择的直接影响为负向影响;(3)年龄通过出行能力对交通方式选择的间接影响为负向影响,且这种间接效应占到总效应的50%以上。3.通过对年龄在老年人“出行能力-出行行为”分析中的调节效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三类日常活动中,年龄作为调节变量,老年人出行能力对交通方式的调节效应显著;(2)在休闲活动和购物活动中,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出行能力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增大;(3)在周期性就医活动中,当老年人年龄增加时,老年人出行能力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减小,此时老年人出行能力主要受到老年人慢性病以及肢体受损的催化影响。4.通过对老年人出行能力观测变量的特征分析和共线性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老年人出行能力指数,并运用局部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老年人出行能力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60-70岁的低龄老年人整体保持较高水平的出行能力,同时伴随年龄增加出行能力呈现下降趋势;(2)70-75岁的中龄老年人由于老年慢性疾病的催化作用,老年个体出行能力的差异化增大,呈现出多样的出行行为特征;(3)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出行能力整体水平较低,随年龄的继续增加,老年人出行能力缓慢而持续地降低,直至老年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交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