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6维持膀胱癌干样细胞干性及促进耐药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基于铂类化合物的联合化疗。然而传统的化疗药物仅对分裂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具杀伤作用,其中的肿瘤干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多不敏感。肿瘤干细胞(CSCs,Cancer stem cells)具自我更新、分化的潜能及对外界损伤因素极强的修复潜能,在维持肿瘤的恶性增殖、增强肿瘤的侵袭能力、引起肿瘤的复发、转移以及肿瘤对化疗药耐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能有效清除这些具有强的肿瘤形成能力、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的CSCs,就有可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疗效。Cdc6作为主要的DNA复制起始蛋白之一,高水平的Cdc6不仅仅是肿瘤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其本身即具有促进恶性细胞转化的能力,并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Cdc6的主要作用是在G1期结合在复制起始位点进行前复制复合体(pre-RC)的组装,启动DNA复制。近来发现,Cdc6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座位INK4/ARF的转录,而INK4/ARF基因座位同时编码p14、p15和p16这3个蛋白从而调控细胞周期。此基因座位的转录下调是CSCs干性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可以推论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可能与Cdc6抑制此基因座位的转录相关。同时有报道发现Cdc6在人体细胞中参与ATR信号的激活,促进细胞周期检查点通路的激活。而过度增强的DNA损伤修复反应(DDR)是肿瘤干细胞耐药的重要作用机制,DDR的有效完成依赖于ATR参与的检测点通路和各种DNA修复机制的协调进行。去甲斑蝥素(NCTD)可以降解多种肿瘤中Cdc6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诱导凋亡,在我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中去甲斑蝥素单独应用时即对普通的膀胱癌肿瘤细胞有抗肿瘤作用,去甲斑蝥素能够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协同的抗癌作用。那么肿瘤干细胞中Cdc6表达情况如何?INK4/ARF基因座位及ATR通路表达情况如何?为此本课题组运用顺铂(Cisplatin)加压筛选法处理UMUC3细胞富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对多种化疗药耐药的膀胱癌干样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like cells,BCSLCs)。在此基础上应用去甲斑蝥素作用于此细胞,验证去甲斑蝥素对Cdc6的影响情况,分析探索Cdc6变化对膀胱癌干细胞的干性标志和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同时验证去甲斑蝥素与顺铂在体内、外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为针对Cdc6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1.膀胱癌干样细胞的富集和鉴定:运用低剂量的顺铂(2 μg/mL)间断处理人膀胱癌UMUC3细胞90天筛选出耐药的膀胱癌UMUC3R细胞后,再运用较高剂量的顺铂(4 μg/mL)连续加压筛选14天,富集到膀胱癌干样细胞(BCSLCs)。通过qPCR检测、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筛选后的BCSLCs细胞的干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将筛选后的BCSLCs细胞释放顺铂压力后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体外增殖实验以及体内成瘤实验,检测筛选后的BCSLCs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的潜能;通过CCK-8实验检测BCSLCs细胞对常用几种化疗药的耐药性;Edu实验检测BCSLCs细胞的DNA复制情况。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BCSLCs细胞中Cdc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顺铂筛选后的膀胱癌干样细胞(BCSLCs)表面的干性标志物CD34,CD133,OCT4,ABCG2及NANOG的表达明显升高,CD133+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释放压力后的BCSLCs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及体内成瘤的能力更强;BCSLCs细胞的对多种化疗药耐药性增强;BCSLCs细胞在维持干性情况下DNA复制是不活跃的。以上结果表明BCSLCs细胞具有CSC特征。同时与UMUC3细胞相比BCSLCs细胞与染色质结合的Cdc6表达更多。2.Cdc6对膀胱癌干样细胞(BCSLCs)干性的影响及机制探索:运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作用UMUC3细胞及BCSLCs细胞后,收取细胞提蛋白,western-blot检测去甲斑蝥素对细胞中与染色质结合的Cdc6表达的影响。qPCR分析去甲斑蝥素对筛选后BCSLCs细胞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qPCR分析UMUC3细胞、BCSLCs细胞及去甲斑蝥素处理后的BCSLCs细胞中的INK4/ARF基因座位转录的相关基因p16INK4a(p16)、p15及p14ARF(p14)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INK4/ARF转录的相关蛋白p16在UMUC3细胞、BCSLCs细胞及去甲斑蝥素处理后的BCSLC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能够有效降解UMUC3细胞及BCSLCs细胞的中于染色质结合的Cdc6蛋白,且随着去甲斑蝥素浓度的增加、Cdc6的降解增加;去甲斑蝥素通过降解与染色质结合的Cdc6蛋白能够显著降低BCSLCs细胞的干性标志(CD133、OCT4及ABCG2)的表达。BCSLCs细胞与UMUC3细胞相比INK4/ARF基因座位转录的p16INK4a(p16)、p15及p14ARF(p14)抑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这种下降能够被去甲斑蝥素所逆转。这种变化及逆转在蛋白水平也得到了验证。3.Cdc6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探索:运用去甲斑蝥素及或顺铂作用BCSLCs细胞后,CCK-8实验分析各组BCSLCs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以探索在BCSLCs细胞中去甲斑蝥素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运用去甲斑蝥素处理UMUC3细胞及BCSLCs细胞后,处理细胞提取总蛋白及染色质蛋白,western-blot检测染色质中的ATR(ATR-C)蛋白,磷酸化Chk1(p-Chk1)蛋白和磷酸化Cdc25C(p-Cdc25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去甲斑蝥素对ATR-Chk1-CDC25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去甲斑蝥素能够增强BCSLCs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在UMUC3细胞及BCSLCs细胞中去甲斑蝥素均能够通过减少Cdc6-C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ATR-Chk1通路激活。4.动物实验验证去甲斑蝥素是否增强顺铂对膀胱癌干样细胞的作用:用BCSLCs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进行分组实验,记录去甲斑蝥素、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标本。结果显示:去甲斑蟊素单独作用第九天后,顺铂单独作用第十八天后BCSLCs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相对于较空白对照组减慢、对肿瘤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然而肿瘤依然逐渐增大,说明去甲斑蟊素及顺铂单独作用不能有效杀伤BCSLCs形成的肿瘤;联合治疗组(顺铂+去甲斑蝥素)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最强,且第18天之后肿瘤的体积较第15天有明显减小。说明去甲斑蝥素能提高顺铂的敏感性,逆转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杀伤肿瘤。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去甲斑蝥素能明显减少肿瘤组织中的C dc6的表达,去甲斑蝥素联合顺铂组肿瘤细胞的DNA损伤显著增强。结论:1.顺铂筛选可以富集到膀胱癌干样细胞。此细胞干性标志高表达,具更强的体内成瘤能力,对多种化疗药耐药,DNA复制相对静止,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并且具有更强的侵袭、迁移潜能。2.染色质结合的Cdc6(Cdc6-C)能够明显降低基因座位INK4/ARF的转录,下调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维持膀胱癌干样细胞的“干性”。3.染色质结合的Cdc6(Cdc6-C)能够通过与ATR结合增强细胞周期检查点通路的激活,激活ATR-Chk1通路,增强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反应,促进膀胱癌干样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耐药。4.去甲斑蝥素与顺铂对膀胱癌干样细胞BCSLCs在体内、体外均有协同的抗癌作用。其机制为:去甲斑蝥素能够有效清除膀胱癌干样细胞中与染色质结合的Cdc6,继而上调INK4/ARF基因座位的转录,从而逆转其干性;而且去甲斑蝥素通过清除染色质结合的Cdc6、抑制ATR-Chk1通路激活,抑制DNA损伤修复反应,增强顺铂对膀胱癌组织细胞的DNA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足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是各种蛋白尿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目前针对一些难治性蛋白尿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B7-1(也称CD80)通常是抗原提呈细胞所表达的一种跨膜蛋白。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足细胞可表达B7-1;使用B7-1特异性抑制剂有效治疗了五例难治性蛋白尿患者,提示B7-1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一些难治性蛋白尿患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由于抗体选择问题以及
学位
目的DOCK2作为DOCK蛋白质家族的一员,承担着鸟嘌呤核苷酸转运因子的角色,在调节细胞骨架的变形、细胞迁移运动等功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dock2基因与家族其他成员不同,其特异性在血液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其在造血发育、免疫调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人类中已经发现,当dock2基因发生突变时,可以导致患儿发生免疫缺陷疾病,且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表现为侵袭性感染,若无条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容易出现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前列,早期的胃癌病5年生存率达90%,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20-40%,临床就诊患者大多为进展期,深入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表达差异,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然而大部分环状RNA在肿瘤中的功能及机制是不明确的。文献报道,circHIPK3在
学位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rHuEPO)联合左卡尼汀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对因维持性血液透析引起肾性贫血方面的治疗效果,并记录对血清炎症因子和铁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1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观察组纳入57例,对照组纳入5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rHuEPO、叶酸等药物治疗,且观察组在患者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记录治疗3
期刊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人类肠道病原菌,致病性强,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性结肠炎、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1982年,O157:H7首次被发现,此后,在世界各地时有暴发,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EspF蛋白是EHEC最重要的毒力蛋白之一,它通过三型分泌系统进入肠上皮细胞内,靶向结合细胞线粒体和核仁
学位
芦丁对中枢神经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脊髓损伤的作用鲜有报道。三羟乙基芦丁(THR,Trihydroxyethylrutin)是在芦丁分子结构基础上添加了三个羟乙基基团,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达到更好的药效。THR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研究了 THR对大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评价其行为学、电生理、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并初步探讨了 THR体内外抗氧
学位
研究背景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是一种具有很强成瘾性的精神兴奋类毒品,可引起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多巴胺水平急剧增加,激活多巴胺受体信号通路。多巴胺D1和D2受体在毒品成瘾中扮演重要角色。小G蛋白Rho家族的Rac1和Cdc42对神经元树突结构重塑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多巴胺受体可介导Rac1和Cdc42信号参与调控树突重塑等多种生物学事件。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胶质瘤(glioma)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每100,000人年发病率为3.19例,占所有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45.2%和所有原发性恶性CNS肿瘤的80%。虽然积极的放疗化疗联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胶质瘤的高复发率和强侵袭性,新诊断GB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
学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一。肿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最主要原因。据报道,结肠直肠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60%,归因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不少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启动和维持肿瘤生长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过程都参与了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步骤。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主要环节包括原位肿瘤细胞播散入血并播散至转移器官及定植肿瘤细胞适应转移器官微环境[1-6]。而近来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转移至远端器官之前便能改造其微环境,使之更有利于肿瘤定植及生存,即预转移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7-11]。已有文献报道预转移微环境标志物有助于肿瘤诊断及预后评估[12-15]。并且靶向预转移微环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