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私人领域视角下的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ONGQ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私人领域"为理论视角来反思当代审美文化(从1949年至今),力图在新的维度上揭示当代审美文化的现实根源、发展源流、本质属性、价值功能及其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复杂关系.私人领域是一个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相对应的社会学范畴,它通过对国家权力做出必要的限制,为私人个体从事经济、道德、审美和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块免于权力干扰的自由空间,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和自律性.由此可见,私人领域不仅是一个宏观的社会学范畴,同时还是一个直接关涉个体自由的概念.吁求自由、创造自由并表征自由的审美文化,正是在这一空间内找到了它坚实的生长根基和土壤.这一概念的引入有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当前的审美文化研究:第一,重新理解审美文化,将其置于更为广阔深厚的现实语境之中,揭示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复杂关系,避免拘于文本分析的形式主义倾向.第二,重新确立私人个体在审美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能动位置,在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需求系统中,重新审视并评价当代审美文化的价值和功能,解除长久以来的审美文化工具论认识.第三,提倡一种辩证的立场和"价值中立"的态度,对具体的审美文化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避免斗争哲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避免将私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与学术研究的公共视野相混淆.第四,本着建设的态度,明确审美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之纳入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宏观系统之中,这也是该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5日和6日两天,有幸参加了“李镇西走进甘肃大型教育思想报告会暨现代班级管理名家论坛”的学习,聆听了李镇西、刘雪梅、张景浩三位教育专家的讲座,令人茅塞顿开,教
期刊
巴赫金在以独特的民间诙谐文化视角解读拉伯雷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狂欢化特质的生存模式。这种最开始是在狂欢节中以“第二世界”形式存在,最终扩展到文学作品等领域以自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是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而这种现代性又带有很强的不证自明性,同时,这种不证自明性又是混乱的.新文学的这种存在状态主要是由发生期的理论
论文试图通过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演变的内在机制,对其在认识艺术的本体和本质属性方面的贡献与缺失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全文共有六节.在第一节前,我首先指明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