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生存——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论死亡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在以独特的民间诙谐文化视角解读拉伯雷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狂欢化特质的生存模式。这种最开始是在狂欢节中以“第二世界”形式存在,最终扩展到文学作品等领域以自由、平等的精神内核感染人的生存模式,蕴涵了巴赫金的一种隐性理论——死亡理论。把散见于《拉伯雷研究》中巴赫金关于死亡的论述系统地加以梳理,我们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巴赫金死亡理论的内涵。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塑造的形象体系的研究向我们宣扬了一种带有全民性、双重性、诙谐性的“大死亡”观念。这种存在于“第二个世界”、“第二种生活”中的死亡形象、死亡理论,以其独特的颠覆不自由世界的宏大独特性,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在这形象体系中,我们主要选取了脱冕的节日形象、筵席形象、怪诞人体形象来对巴赫金死亡理论的形象基础进行分析,从而最终找到了这些形象的共同生存机制——狂欢化和降格。巴赫金关于死亡特点的论述尤其能彰显他对于拉伯雷民间源头的重视,死亡的民间性与全民性体现了狂欢化精神对生活的彻底渗透,双重性与未完成性表达了人们超越人体的宇宙意识,诙谐性与欢快性则最好地贯彻了狂欢节“狂”与“欢”的精神实质。是巴赫金发现了拉伯雷,也是拉伯雷表现了巴赫金。巴赫金的死亡理论是理解《拉伯雷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更是一种难得的人文思维新视角,借助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对各种蕴涵狂欢精神的文学现象、生活现象进行更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其他文献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洛丽塔》曾是世界著名的禁书.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声誉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他已是欧美文学界公认
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前言部分首先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余氏散文异乎寻常的热卖,除了作家作者对散文文体的历史性的开拓价值之外,是否还有一些文体之外的因素?第一
本文试图从究辩贝娄对其核心文化身份——犹太美国作家的悖论态度入手,探究此种悖论心理如何对贝娄创作产生持久地滋养,以及贝娄创作又是如何完成对它的超越。全文主体部分分为
2012年5月5日和6日两天,有幸参加了“李镇西走进甘肃大型教育思想报告会暨现代班级管理名家论坛”的学习,聆听了李镇西、刘雪梅、张景浩三位教育专家的讲座,令人茅塞顿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