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兴技术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并赋予很多传统行业全新的视角和能量,让其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其中,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而言,互联网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们影响最为深远并且最具有普世价值的科技,它让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使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互联互通。而当互联网在不经意间把触角伸向最古老、最繁华、最庞大的行业——金融时,短短几年光景,就在中国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成就,尤其是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余额宝等等为代表的标杆产品更是火得一塌糊涂;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打破了传统金融曾经牢不可破的垄断,给其盈利能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尽管如此,作为长期的金融大咖,商业银行也不会选择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它们将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种经营优势和生存智慧来融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从而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谋得一席之地。
本文从绪论出发,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叙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表明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在第二章中,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第三章则从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经营模式等基本理论入手,逐步梳理了国外和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在勾勒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大体概貌后,进入第四章,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各种影响。第五章,重点从商业银行具体的盈利能力指标ROTA着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各细分市场(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市场、P2P网贷市场以及互联网理财市场)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TA影响力度的一个模型。最后一章,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应对策略。
整体上来说,本文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还在不断爆发的状态中,其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来看,各大互联网巨头对于这个广阔的市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无比激烈的争夺大战,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百度、京东、小米科技等等时下最卓越、最热门的公司。而且,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家和政府也是持大力支持和呵护的态度,一方面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放牌照,并允许个人征信机构、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银行等等的建立,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创了许多历史性的创举;另一方面又对以P2P网贷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乱象不断进行整治,并在法律法规上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让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良性循环。从这些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展开了逻辑严密的研究。
其次,通过梳理三项主要经营业务(即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本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在三项业务中的活期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基金代销业务方面,本文较为详尽地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各个细分市场给它们带来的具体影响。总体而言,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三方支付不但是互联网金融中最强大的市场,而且能够从存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基金代销业务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发起全面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挤出效应;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遭遇了互联网理财、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等几种模式的多方围剿;在资产业务方面,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客户群不太一样,因此影响力度比较微弱;在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受到了第三方支付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在昔日辉煌不已的支付结算业务和基金代销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几乎是节节败退,丧失了以前的绝对统治权。
再次,除开抽丝剥茧的理论分析外,本文还凭借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保障数据的公正公开,本文利用在A股上市的25家商业银行作为基本样本,建立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几大主要市场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ROTA影响的一个模型。本文对比了总资产收益率ROT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优劣势,并结合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选取了更贴合实际的总资产收益率ROTA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并令总资产收益率ROTA为被解释变量;与此同时,考虑到在负债业务部分,互联网理财(以余额宝为主)的收益率较银行定期存款、理财更高,这让它们吸收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以及部分银行存款,从逻辑上讲,互联网理财的规模越大,银行可吸收的存款就越小,所以,本文将互联网理财规模令为解释变量之一;而在资产业务部分,贷款业务作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遭遇了以P2P网贷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蚕食,因此,本文将P2P交易规模令为第二个解释变量;然后在中间业务部分,鉴于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手续费收入都比较丰厚,而第三方支付凭借其操作简便、无需手续费、普及率较高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传统柜面的转账支付业务,因此,本文将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令为第三个解释变量;最终,在经历了各种分析后,排除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本文精简出了一个公式,即互联网金融中只有第三方支付能够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最后,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主要是立足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服务,同时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合作共赢,从而确保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屹立不倒。首先,在负债端的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改变过往的经营理念,不能只注重少部分优质客户,也必须重视大量的长尾客户。由于现在已经涌现了很多互联网理财的渠道,如果商业银行还是长期忽视占比较重的长尾客户,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将活期存款业务转到更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上面去,而且由于互联网的粘性很强,这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客户长期流失。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上不断转变态度,积极拥抱变化,将适当的资源放在开发“小微”市场上,争取得到众多长尾客户的再度青睐。另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学习互联网思维,不断开发和创新能够提高活期存款收益率的理财工具,这样可以避免长尾客户的进一步“搬家”。其次,在资产端的贷款业务方面,存贷利率差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模式,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从传统的盈利模式向新兴的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不断加大零售业务,并增强对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而具体到小额信贷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对其贷前环节、贷中环节和贷后环节进行各种跟踪和优化,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盈利能力。再次,在中间业务的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应该从纵向方面朝横向方面不断扩展,实现多种服务模式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不断优化升级自己的服务渠道,争取跟客户之间产生更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应该多找第三方渠道进行合作,提高网银服务的频率,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最后,商业银行还应该携手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联公司,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文从绪论出发,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叙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表明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在第二章中,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第三章则从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经营模式等基本理论入手,逐步梳理了国外和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在勾勒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大体概貌后,进入第四章,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各种影响。第五章,重点从商业银行具体的盈利能力指标ROTA着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各细分市场(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市场、P2P网贷市场以及互联网理财市场)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TA影响力度的一个模型。最后一章,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应对策略。
整体上来说,本文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还在不断爆发的状态中,其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来看,各大互联网巨头对于这个广阔的市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无比激烈的争夺大战,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百度、京东、小米科技等等时下最卓越、最热门的公司。而且,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家和政府也是持大力支持和呵护的态度,一方面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放牌照,并允许个人征信机构、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银行等等的建立,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创了许多历史性的创举;另一方面又对以P2P网贷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乱象不断进行整治,并在法律法规上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让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良性循环。从这些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展开了逻辑严密的研究。
其次,通过梳理三项主要经营业务(即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本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在三项业务中的活期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基金代销业务方面,本文较为详尽地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各个细分市场给它们带来的具体影响。总体而言,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三方支付不但是互联网金融中最强大的市场,而且能够从存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基金代销业务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发起全面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挤出效应;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遭遇了互联网理财、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等几种模式的多方围剿;在资产业务方面,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客户群不太一样,因此影响力度比较微弱;在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受到了第三方支付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在昔日辉煌不已的支付结算业务和基金代销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几乎是节节败退,丧失了以前的绝对统治权。
再次,除开抽丝剥茧的理论分析外,本文还凭借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保障数据的公正公开,本文利用在A股上市的25家商业银行作为基本样本,建立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几大主要市场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ROTA影响的一个模型。本文对比了总资产收益率ROT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优劣势,并结合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选取了更贴合实际的总资产收益率ROTA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并令总资产收益率ROTA为被解释变量;与此同时,考虑到在负债业务部分,互联网理财(以余额宝为主)的收益率较银行定期存款、理财更高,这让它们吸收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以及部分银行存款,从逻辑上讲,互联网理财的规模越大,银行可吸收的存款就越小,所以,本文将互联网理财规模令为解释变量之一;而在资产业务部分,贷款业务作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遭遇了以P2P网贷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蚕食,因此,本文将P2P交易规模令为第二个解释变量;然后在中间业务部分,鉴于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手续费收入都比较丰厚,而第三方支付凭借其操作简便、无需手续费、普及率较高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传统柜面的转账支付业务,因此,本文将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令为第三个解释变量;最终,在经历了各种分析后,排除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本文精简出了一个公式,即互联网金融中只有第三方支付能够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最后,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主要是立足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服务,同时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合作共赢,从而确保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屹立不倒。首先,在负债端的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改变过往的经营理念,不能只注重少部分优质客户,也必须重视大量的长尾客户。由于现在已经涌现了很多互联网理财的渠道,如果商业银行还是长期忽视占比较重的长尾客户,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将活期存款业务转到更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上面去,而且由于互联网的粘性很强,这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客户长期流失。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上不断转变态度,积极拥抱变化,将适当的资源放在开发“小微”市场上,争取得到众多长尾客户的再度青睐。另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学习互联网思维,不断开发和创新能够提高活期存款收益率的理财工具,这样可以避免长尾客户的进一步“搬家”。其次,在资产端的贷款业务方面,存贷利率差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模式,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从传统的盈利模式向新兴的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不断加大零售业务,并增强对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而具体到小额信贷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对其贷前环节、贷中环节和贷后环节进行各种跟踪和优化,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盈利能力。再次,在中间业务的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应该从纵向方面朝横向方面不断扩展,实现多种服务模式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不断优化升级自己的服务渠道,争取跟客户之间产生更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应该多找第三方渠道进行合作,提高网银服务的频率,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最后,商业银行还应该携手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联公司,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