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是地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研究自然驱动力与人力驱动力对地球系统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国际地球科学,尤其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加强土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变化的研究对于保障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条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北碚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常规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乡、镇级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从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入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该区土地利用动态的综合研究、合理规划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区域信息,同时也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就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先进手段和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接着以北碚区的历史统计资料为基础概述了与北碚区土地利用变化有关的区域自然和社会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简史。然后根据1990年到2003年北碚区的土地统计数据,分析了北碚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特点,并从宏观到微观、从横向到纵向揭示了北碚区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等等。土地利用的变化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到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城市化、政经政策和技术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对此进行分析之后,又对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即在主成分与回归分析之后分别建立了不同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方程。最后在分析了北碚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且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该区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1) 北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则呈不断增加趋势,用地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2) 北碚区用地变化最大的是耕地转化为林地,其次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园地,再次是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其中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是林地、园地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途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占补平衡政策导致未利用地开垦为耕地和荒山造林是未利用地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 (3) 北碚区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不尽相同,大部分乡镇正处于发展时期。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歇马、北温泉、施家梁和静观等镇。 (4) 北碚区土地质量受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因素除地形、水文和植被外对土地质量影响不大,而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变化影响是巨大的和主要的。
其他文献
回顾历史上地铁地下结构的震害现象,尤其是日本阪神地震大开地铁站的震害.简要归纳目前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主要方法,包括静力法、BART法、反应位移法及动力有限元法等.总结地铁
本文采用相关文献资料调查与分析和公司营销方案实践等研究方法,通过作者亲身参与制定公司营销方案的实践活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及国内医药技术
<正>拜读了张元林博士的《让村庄成为历史——中国城镇化之路的最佳选择》一文,颇受启发。尤其是张博士提出用五十年时间,通过发展
通过对国内关于企业成长性评估体系研究现状的评价 ,提出了新的企业成长性模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新指标体系的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应用进行了论述。
探索在特殊条件下,当桥下净空受限制时,采用槽形梁(板)桥可达到少占空间,方便施工,能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设计方法。将槽形梁与各类截面梁(板)的挠度和所需工程材料进行对比,
1991年8月~1992年10月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村民在建房取土时发现了一些古代文化遗物。市文管所得知后并及时前往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地貌及地层堆积发现地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产后6~8周产妇262例随机分为2组,131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31例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2组产妇均行产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本文充分利用以建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在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
基于对108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本文揭示了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3个明显特点,并且指出了两种主要的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