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我国在经济转型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由于市场分割、交易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问题成为困扰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债券定价效率和合理性有待加强。另外随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变化,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利率风险日益增大。在新形势下,市场投资者要求恢复国债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愈发强烈。此外,我国的期货市场在监管制度这一层面的逐渐的健全,使得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丰富的投资理念和实践经验都使得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日趋成熟。由于国债期货试点交易运行时间不长即被关闭,因此国内关于国债期货风险控制制度的研究不多处于刚刚起步和不断探索阶段,并没有过多关注整个市场运行中的细节问题。针对我国历史上试点交易失败的情况,张晓菊(2007)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国债期货交易失败的教训,探讨了国债期货结算制度、交割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认为风控制度在整个国债期货运行制度设计中居于核心地位。王乃生(2004)从市场微观结构层面,详细论述了交易机制对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包括涨跌板制度、保证金制度等多个方面,发现EGARCH模型比较适合于设定我国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总的来说,国内对国债期货的研究更多局限在国债期货试点交易时期的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对国债期货市场内在运行特征以及风险控制制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国内针对保证金以及涨跌停设定方面的方法比较成熟,但这方面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集中于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等领域,针对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开展的研究不多。国债期货风险控制制度中的保证金及涨跌停制度是交易所控制期货交易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在国债期货仿真价格波动特征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在其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及涨跌停水平设定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中金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当季连续合约2012年2月13日-2013年2月1日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在注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分析,从新推出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波动特征出发,对国债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征以及风险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运用了GARCH模型刻画了仿真价格的波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相应的风险价值,并与当前的保证金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就风险控制效果而言,保证金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其次,通过极值理论模型得到了不同异常波动比率下的涨跌停水平情景分布,在此基础上在GARCH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对涨跌停水平是否合理的价格延迟发现、波动性溢出效应两种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2%的涨跌停板设定是合适的。在文章结构方面,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国债期货方面已有的研究并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试点时期期货交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并讨论了保证金水平和涨跌停制度的作用,接着本文继续阐述了中金所新推出的国债期货合约交割的有关概念,并进一步介绍了相关的波动模型和极值模型理论基础以及关于涨跌停板利弊的两类假设,为本章之后的实证分析做铺垫。在实证部分,本部分先对国债期货仿真合约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对国债期货交易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对国债仿真合约交易的涨跌停限制以及保证金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则为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的理论和实证结果分析,本章对本文结论进行了相关阐述,将国债期货仿真合约波动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做的有关风控条款设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国债期货仿真期货价格存在一定波动聚集现象。在面对市场冲击时并不具有不对称的杠杆效应。在风险控制方面,国债期货仿真合约保证金设定能够很好地覆盖风险损失,但远远超过波动模型估计的结果,这可能会增加市场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其次,相较于根据极值理论估计的涨跌板情景分布,中金所2%的涨跌停设置相对宽松,与交易所对风险控制的态度相比,交易所也要综合考虑国债期货推出的整个政策层面的方向和指示,同时期货市场涨跌停水平的设定也要和现货市场相适应。最后,在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涨跌停板设定方面,就价格延迟发现效应而言,当波幅限制在1.2%以下时,其会对市场带来负面效应;当将波幅限制设定在1.2%或者更宽松的设定比如2%时,不会对国债期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就波动溢出效应而言,几种情景假设下的跌停板虚拟变量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没有产生波动溢出效应,跌停板的在防范市场风险同时不会对市场运行产生负面作用。综上所述,相较于情景假设下的涨跌停限制,交易所设定2%的涨跌停水平相对宽松,不会对市场产生波动溢出及价格延迟等负面效果。这一幅度足以容纳正常情况下来自市场的价格冲击。传统地有关国债期货风控机制条款的研究主要从定性角度入手,实证研究地较少。总体而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创新点。首先,从研究角度看,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偏向股票、大宗商品等领域,对于国债期货品种的关注较少。其次,针对国债期货仿真数据尖峰厚尾的特征,本文通过运用极值理论来估计仿真交易涨跌停水平情境分布。最后通过在GARCH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检验了市场关于价格延迟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的两大假设。这可以为未来我国国债期货重启时相应制度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首先,由于目前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试运行时间只有1年,样本数量太少,导致通过极值理论估计涨跌停水平时难以保证尾部参数估计的稳健性。因此,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本文仅仅从风险控制角度讨论了保证金水平的设定,保证金的设定是一个综合决策的过程,除了风险控制的因素外,还有机会成本等其他考虑。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关于涨跌停水平是否合理,除了价格延迟发现和波动溢出效应之外,还存在流动性干扰以及吸磁效应的假设,本文并未进行深入,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波动模型对保证金水平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