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中国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建;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民间信仰也逐渐复苏。在武川县,基督教信徒数目的急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作者并非基督教徒,所以本论文不是宣教文章,但也不是批判基督教的作品。只是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武川县的基督教信仰这一个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看待基督教信仰,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引导当地基督教信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因为在农村基督教的研究领域,与调查问卷相比,访谈、参与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法的可信度更高,所以作者采用田野调查、个别访谈、个案研究的方法。早在民国17年,便有瑞典国籍牧师到武川县县城可可以力更镇(以下简称可镇)传教,所以,基督教信仰在武川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武川县的基督教信徒从1986年底的267人到2008年底的4707人,22年间增长了4440人。目前基督教信仰在武川县宗教信仰中影响最大,信众人数占全县人口的2.68﹪。《圣经》中的摩西十诫成为当地信徒恪守的行为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约束道德,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地信徒中大多数文化层次不高,所以很多信徒的信教动因有很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甚至有相当的盲目性。这样,很容易导致基督教信仰和世俗迷信混淆。武川县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和世俗化,在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作者认为,要使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就要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加强信教信众的工作,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和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作为一项专题性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基督教在武川县的传播情况;基督教在中国北方文化中得以生存的原因,也就是和本地文化的交融和冲突;如何理解基督教信仰的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功能;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基督教信仰使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由于能力有限,作者不可能对武川县基督教做全面的阐述,但是尽力展现一个社会转型期北方普通城镇的基督教信仰状态,为国内民族学提供一个具体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