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对贫困现象已成为我国当前阶段贫困问题的核心。同时,金融发展滞后造成的贫困家庭财产性收入偏低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反贫困政策绩效的主要瓶颈之一。总体来看,我国贫困家庭的金融现状主要为:金融资产不仅数量少而且结构失衡,风险资产占比极低;因缺乏实物抵押担保而难以取得商业贷款,产生融资需求时只能诉诸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该状况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突出。改善贫困家庭的金融状况无疑对扭转收入差距、减少相对贫困,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贫困研究而言,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外,社会资本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社会资本是由社会学家提出并于上世纪90年代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概念,已被联合国列入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资本之一。社会资本的缺乏是贫困的主要成因之一,培育贫困者的社会资本以改善其自身状况也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之一,国际上亦不乏通过构建和运用社会资本以缓解贫困的成功实例。鉴于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反贫困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通过培育和增进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以改善其金融状况进而达到最终脱贫目标,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举措。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宏观视角,对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研究社会资本对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微观层面上社会资本促进金融发展的研究并不丰富,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相结合的研究尤为匮乏,且此类研究通常以普通家庭为对象,较少考虑贫困家庭。本文通过对调研采集到的典型地区贫困家庭数据进行分析,丰富了相关研究案例。本文分别从家庭金融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研究贫困家庭社会资本对改善其金融状况以缓解贫困的作用。由于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较低,且缺乏专门针对贫困家庭的金融产品,狭义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尚未普及到贫困家庭(特别在中国的落后地区及农村)。因此贫困家庭对商业存款、非储蓄性保险、证券、金融衍生工具、信用卡以及支票等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低、可及性差、实际需求小,储蓄存款仍为其最主要的金融资产,极少数家庭持有少量有价证券,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仍然是向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及信用社)贷款和向私人借款两种。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商业信贷、民间借贷的影响来反映社会资本对改善贫困家庭金融状况的作用。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并阐述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章节设置等;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为三节。首先简要综述了社会资本的定义、测度及应用研究,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定义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其操作化测度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基于研究目的给出社会资本的定义。其次是金融发展研究综述,由于金融发展的研究面十分宽泛,研究成果丰富,因此仅基于研究目的,简要综述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金融的相关研究等三方面。最后,综述了社会资本影响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国家、地区、经济主体(企业、家庭等)金融发展的影响,国内研究包括社会资本对区域、农村、家庭、农户、企业金融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为基于贫困家庭社会资本视角的金融发展理论分析,这是实证分析的理论铺垫。首先是贫困家庭社会资本测度的理论分析,鉴于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分别测度二者以避免信息的重叠。其次,由于客观维度的结构型社会资本和主观维度的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金融状况均有影响,因此分别分析了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商业信贷、民间借贷等几方面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设: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家庭商业信贷额、家庭民间借贷额均正相关。第四章为基于贫困家庭社会资本视角的金融发展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数据来源、方法选择及变量选取进行说明。其次,从主客观维度选取指标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出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再使用WLS建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和验证了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商业信贷额及民间借贷额的影响。结果显示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平与三个因变量均显著正相关,与理论假设相符,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合理解释。最后,对比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城乡贫困家庭金融状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城乡贫困家庭的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其金融资产持有量及民间借贷额的影响有较大差异。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首先,总结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范研究结论,具体有: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能够被其投资积累、并带来一定收益或便利;社会资本通过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信任、合作、参与、规范制度、道德观念等主客观因素发挥作用,能够提高贫困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量和商业信贷获得率;社会资本在贫困家庭相对封闭和狭窄的关系网络内对民间借贷发挥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关系网络外则体现着负向局限性,正向促进作用可能大于负向局限性。其次,总结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第一,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城乡贫困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认知型的影响大于结构型;第二,结构型社会资本对贫困家庭商业信贷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其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认知型社会资本对贫困家庭民间借贷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其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及实证分析,从社会资本角度提出改善贫困家庭金融状况以促进金融发展进而缓解贫困的具体政策建议,主要有:引导贫困家庭转变观念,重视社会资本的培育;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帮助贫困家庭构建和扩大社会关系网络;建立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信任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针对城乡贫困阶层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制度;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统筹城乡金融发展等等。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较有新意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将社会资本进行微观量化,引入家庭金融的研究,打破了国内相关研究中较难直接引入社会因素的窘境;第二,本文从贫困家庭的金融资产、商业信贷、民间借贷等三个方面共同考察社会资本对改善其金融状况的作用,较之以往研究更为全面;第三,本文将社会资本做了主客观维度的分解和剖析,提出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呈现的分别是社会资本的主客观表象、二者互为因果、具有较强相关性和趋同性等观点,另外,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出贫困家庭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存量,并分别分析和、验证了二者对改善家庭金融状况的影响;第四,有关社会资本与家庭民间借贷的研究结论大多显示二者为负相关关系,但本文结合中国贫困家庭的现实情况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后,指出社会资本对民间借贷的正向促进作用与负向局限性并存的客观情况,提出其正向作用大于负向局限性的理论假设并得以验证,此分析较有新意。由于学术水平、文献资料、样本数据的有限,本文尚有不少不足之处,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有:第一,选取的针对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测度指标可能欠完备,不能反映全部社会资本信息,有些重要信息尚未纳入社会资本测度的定量化指标体系;第二,由于贫困家庭亲密关系圈内外的社会资本无法分别测度,因此难以识别社会资本对贫困家庭民间借贷发挥正向影响的作用范围,如何识别关系圈内外的社会资本,以确定其对民间借贷的正向作用范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第三,受调研问卷的限制,本文无法分析和验证社会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如何合理修改调研问卷,扩大信息数据,以进一步研究基于贫困家庭社会资本视角的金融发展,是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本文受到由聂富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的宏观测度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08XTJ003)和王朝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反贫困政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批号:70873097)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