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物品问题是公共经济学的经典主题之一。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可以有效地节约投入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果和状况与我们的期望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公共物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公共物品供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从公共物品基本理论入手,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分析和阐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第1-3章。主要内容是对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的总体阐述,以及对公共物品,农村公共物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本文第4章,主要考察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和城市相比供给不公平等问题。在对总量不足进行分析时着重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技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5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成因。分别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方—政府和需求方—农民两方面来展开分析,指出政府供给模式下的官僚寻租行为、“自上而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称、权责不清,以及作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方的“弱势群体”农民谈判能力差,对政府的供给行为监督力量不足,是导致农村公共物品现状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6—7章,提出了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策建议。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除了对政府供给模式进行优化和建立相应组织增强农民的监督及谈判力量以外,有必要引进公共物品非政府供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