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机器人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领域。对脑功能区的研究是生物机器人控脑技术的关键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生物机器人脑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机器人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领域。对脑功能区的研究是生物机器人控脑技术的关键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生物机器人脑部的解剖与形态结构,才能提高对生物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本课题以鲤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最适于鲤鱼颅脑及脑组织成像的磁共振成像仪对鲤鱼颅脑及脑组织进行扫描成像,将获得的鲤鱼颅脑及脑组织磁共振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实现鲤鱼脑体表投影,为不开颅法植入脑电极提供定位导航。通过自主设定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参数,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鲤鱼部分脑神经纤维束进行了探索与发现,为鲤鱼机器人脑神经通路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在选择适用于鲤鱼脑组织成像的磁共振成像仪方面,应用不同场强的磁共振成像仪对鲤鱼颅脑及脑组织进行扫描成像。通过mimics软件测量扫描成像的鲤鱼脑脊液与脑组织信号,选择最适宜鲤鱼颅脑及脑组织成像的磁共振成像仪。在鲤鱼颅脑及脑组织磁共振图像的三维重建方面,运用mimics软件对鲤鱼颅脑及脑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显示了鲤鱼颅脑表面的形态结构,并识别出嗅球、嗅茎、端脑、中脑、小脑、迷叶、延脑等组织结构。实现了鲤鱼脑组织在脑表面的投影,将鲤鱼脑组织在颅脑内的位置关系进行了透明化观察,为实现不开颅法植入脑电极提供定位导航。在探索鲤鱼脑神经纤维束方面,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鲤鱼颅脑及脑组织进行扫描成像。通过对比鲤鱼颅脑磁共振加权图像的清晰程度,确定了选取b=400s/mm~2时的鲤鱼颅脑磁共振加权图像,为后期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方法研究鲤鱼脑组织功能提供前提条件。通过将鲤鱼颅脑T2加权图像与FA图像进行三个方向的融合显示,观察到分布在鲤鱼脑组织各部分中不同脑神经纤维束的不同走向及分布信息;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方法进行了鲤鱼部分脑神经纤维束的追踪,为以后探索鲤鱼小脑与延脑之间的纤维连接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微电子集成技术已经取得飞速发展,而光子有着相比于电子更加高速的信息传递特性,各类光子结构的尺寸使其在集成中更具优势,因此基于光子结构的各类微纳光子器件将对未来全光集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一维光子结构作为最简单的人工电磁结构,易于制备、更具实用意义。本文利用传输矩阵法,模拟分析了一维层状光子结构的带隙光谱及反射相位,通过两个光子结构的组合研究了在带隙中产生界面态的条
目的:比较幼年家兔后肢膝关节软骨经碎块化后的软骨与整块软骨中软骨祖细胞数量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干细胞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30只1月龄家
2011年,对于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和补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年中《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文简称《条例》)顺利通过。《条例》的通过为国有土地上房屋
本论文主要对十八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汉籍编制的六部目录进行研究:1742年,傅尔蒙(Etienne Fourmont,1683-1745)出版的《中国官话》(Linguae Sinicae Gramma
第一章 体重指数27.5-32.5kg/m2与≥ 32.5kg/m2肥胖患者代谢术后1年代谢结局比较目的:分析比较体重指数(BMI)27.5-32.5kg/m2与≥ 32.5kg/m2肥胖患者代谢术后1年减重及代谢结
目的:探讨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切除向鞍上发展的GPA的手术入路、手术操作技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18例GPA患
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标志物之一,在哺乳动物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表达,特别是位于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所发生的异常变化,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重建术中经前内侧入路(AMP,anteromedial portal)与经胫骨入路(TT,transtibial)建立股骨骨道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放射源数量不断增加,对放射源的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检测、监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微弱核脉冲信
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癌症治疗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本论文运用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两种骨架结构的异羟肟酸类化合物。第一个课题中含有哌啶三氮唑异羟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