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梁晓声4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底层书写和平民立场是其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梁晓声将关注的目光由知青群体投向城市底层平民。在描绘时代大潮中普通百姓的生存境遇和心灵世界时,着重赞扬了他们向上向善的人生选择和美好品格,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理解与体恤之情。本论文以梁晓声创作的城市底层认知与书写为研究对象,全文分为四章。首先,论文分析了梁晓声城市底层关怀的体验基础。少年时期贫困但温馨的城市底层记忆使他对平民百姓充满了理解与同情;面对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现实,他主动选择审视中产阶层而关怀平民阶层;居京时期在日常生活中与普通百姓的接触、作为政协委员和大学教授对普通劳动者和贫寒学子的关注,也成为梁晓声书写城市底层的基础。其次,梁晓声始终以“情义”为标尺进行城市底层人格建构。由于对底层人民有敬重之情,加之知青群体情义、文学书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梁晓声在作品中呈现了各类城市底层人物对情义的坚守或遗弃,对异化为“恩情债”的情义进行了反思,并书写了知识拥有者的人文精神失落,对“情义”原则进行了深层思考。再次,梁晓声小说的城市底层书写的叙事框架,是借底层的人情关系网进行阶层观察,并逐步将视线扩展到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将底层关怀与全局思考相融合,呈现出底层由贫困自立到温饱后却分化的历史解读思路。最后,论文阐述了梁晓声城市底层书写的创作理念与审美特征。他以人道主义为观念基础赞扬了城市百姓在艰难生活中的人性光芒,具有深切的悲悯情怀;他坚持做“时代的书记员”,在呈现百姓日常生活的同时,梳理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他始终以现实主义作为底层观照的审美路径,不仅呈现现实,还以“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引导现实,凸显了正能量的社会价值。梁晓声的城市底层书写,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城市平民生活史诗,具有深刻的社会认知价值;同时以“好人文化”引领了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前进方向,具备强大的人格与精神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