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制度是一系列由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的被用以规范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体系。制度形成后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组织的行为变化、以及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称之为制度变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在寻求一套能够将社会中单个的人组织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的群体的有效机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政府功能定位、社会人才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干部人事制度为适应这些变化必然要进行改革。
本文的研究课题:是透过社会转型这一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进而为市场经济社会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方向。对于社会转型,本文是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市场经济的模式下,经济全球化的大视野里,立足本国国情的地域性与本土化等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文中所指的中国社会转型不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而是从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在这一段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大的社会转变,经历三个社会时期:即从革命型社会向国家生产型社会转变,从国家生产型社会向市场经济型社会转变。社会类型的变化,使得政府(或政党)功能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定位,进而干部人事制度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变迁。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中国大规模社会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革命型社会时期,党的干部人事制度为适应秘密活动的需要,将意识形态淘汰机制确立为主要机制。在国家生产型社会时期,国家与社会结合的仍比较紧密,干部人事制度与社会配置人才资源机制合一,干部人事制度的管理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成年公民。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国家与社会分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受政府意志和市场机制双重因素制约,改革过程是在政府控制与市场动力之间的博弈过程中进行的。回顾整个干部人事制度变迁过程,不难发现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突破路径依赖,对公共部门人事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有选择地建立合同聘用制度,对数量巨大的社会人才则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对人才的宏观管理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