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来自深市主板A股制造业的数据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信息披露的研究一直是会计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点。学者们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来解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条件;实务界则运用信息甄别机制设计各种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以达到抑制盈余管理的目的。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的博弈从未停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希望通过检验深圳交易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为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在回顾了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甄别原理分析了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假设: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以及该考评制度中包含的考评细则同样可以一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本文以深交所主板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单因子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单因子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对上市公司信息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不太明显;②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信息披露考评制度的细则中,信息披露真实性、及时性、公司治理结构的考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很明显,即可以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此同时,细则中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性、合法合规性、公平性的考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即未能起到抑制盈余管理的效用。   对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证券市场上赋予深交所的监管权限和深交所的本身的机构性质导致这项考评制度出现“严考评,轻惩戒”的现象,只有考评内容中涉及法律法规刚性约束的内容可以起到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降低盈余管理程度的作用,而一些软约束的考核内容则不能达到抑制盈余管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问题提出了改进考评制度与加强证券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跨国公司为典型代表的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公司,其创新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企业在研发自有核心技术的同时
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各省市都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但是,科技投入的多少与其竞争力的高低并不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保健醋开始在我国市场上流行。本文所研究的洛阳JJL醋业有限公司正是在这时抓住先机,采用国家专利技术,于1996年向市场推出了JJL维他醋,因其口感极佳,富含营养元素,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JJL维他醋销售量在2004年到达高峰后逐渐下滑,同时由于公司在营销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保健品行业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影响,公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公司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