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北方不同地域盐碱土中分离的48株硅酸盐细菌和3株硅酸盐细菌参比菌株(AS1.232、VKPM B-7519~T、VKPM B-7517~T)进行了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63个表型性状(群体生长特征、碳氮源利用、过氧化氢酶、明胶水解、苯丙氨酸脱氨、硝酸盐还原、酪素水解、耐盐耐碱、柠檬酸盐利用、溶磷解钾能力等)进行了数值聚类分析。进而对这51株硅酸盐细菌的溶磷解钾能力进行了测定,探讨了细菌液体振荡培养前后pH值和菌数变化与溶磷、解钾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群体生长特征、碳氮源利用、明胶水解、苯丙氨酸脱氨、硝酸盐还原、酪素水解、耐盐耐碱、柠檬酸盐利用、溶磷解钾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数值聚类结果显示,51株硅酸盐细菌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4个表观群。 群Ⅰ由41株菌(包括胶冻样芽孢杆菌标准和参比菌株)组成。该群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成絮凝状沉淀;碳源利用范围较广,能以硝态氮和氨态氮为唯一氮源,脲酶反应阴性,能还原硝酸盐,除个别菌株外,不能水解酪素等特征;在84%的相似水平处,群Ⅰ被分为三个亚群。 群Ⅱ由6株菌(包括土壤芽孢杆菌标准菌株)组成,该群菌的菌落较小,不粘稠,菌株在液体中生长时呈乳白色。除丙三醇和果糖外,能较好地利用其它碳源;对利用氨态氮能力弱,能很好地利用硝态氮,不液化明胶,能够还原硝酸盐,脲酶反应阴性,耐盐性和耐碱性比群Ⅰ菌株差。 S21-4单独成群,菌落较大,粘稠。液体生长时产生絮凝状沉淀,唯一碳源利用范围窄,能液化明胶,不水解淀粉。 群Ⅳ包括3个菌株。该菌株液体生长呈乳白色,底部形成粘性物质,除果糖利用不好外,都能很好的利用其余的碳源和氮源,能还原硝酸盐,除S17-6外,其余的菌株的柠檬酸盐反应和脲酶反应都为阳性,此群菌株有较强的耐受盐、碱的能力,最高能耐受3%的NaCl和pH10的酸碱度。 供试盐碱土硅酸盐细菌全部都具有溶磷能力,其中58.9%的菌株能解钾,但解钾效果并不明显:S23-17、S23-24为溶磷高效菌株、S23-14为解钾高效菌株,其解钾效能与培养液的pH值和发酵液体积有关。 盐碱土硅酸盐细菌溶磷解钾特性与酸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pH值下降与溶磷、解钾量表现出正相关。培养液菌数的增加与速效磷、速效钾的增加不表现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