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研究(1949-2015)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所指的高技术是指科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水平,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掌握,且具有广阔经济前景或重大战略意义的技术。高技术出口管制是指在技术领域占垄断地位的国家出于自身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等方面的考量,在涉及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战略物资的出口贸易问题上,针对某个国家或一类国家制定禁止、限制性政策的行为。  不可否认,高技术出口管制在保护本国企业技术领先优势、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增加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冷战业已结束,多极化浪潮方兴未艾的当下,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已经成为欧美布局东亚战略、保障“绝对安全”、推行“经济外交”的常用手段。大量案例表明,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并非纯粹地基于国家安全因素的政治考量,而更多地将其视作与全球战略、地区博弈和技术垄断等话题密切捆绑的政策工具。因此,它的政策导向历来受中美、中欧关系的风向影响,并为我们提供了一张从高技术视角分析中美、中欧关系的“晴雨表”。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归纳法,系统分析了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渊源、变迁和现状,认为它的历史演进大致可分为冷战前中期、冷战晚期和后冷战三个阶段,而欧美对华高技术管制态度的波动与欧美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中美、中欧关系的波动密切相关。由此,本文引入了“三对关系”的视角,“三对关系”即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高技术与贸易的关系、高技术贸易与一般技术贸易的辨证关系,其中政治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反映了安全困境下国家行为体的决策两难境地,高技术与贸易的辨证关系反映了当今国际贸易中无形标的与有形载体往往不可分割的现实,而高技术贸易与一般技术贸易的辨证关系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与企业的国内政治博弈。从“三对关系”的视角来看,对高技术贸易进行管制的国家无法同时实现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贸易顺差。三对辨证关系中,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起主要作用,贯穿于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始终;剩下两对关系起辅助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1949年到1960年代末,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因素,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体现了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辨证关系;自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出于联中抗苏的战略考虑,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体现了高技术与贸易的关系;自1990年代初到21世纪,鉴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又体现了高技术贸易与一般技术贸易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是欧美国家保持在国际多边出口管制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中的重要措施,是遏制中国的科技和军事进步,强化欧美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的有效途径。但是,它导致了欧美对我国贸易逆差的逐步扩大,并加剧了欧美与我国在军民两用技术出口问题上的贸易争端,也不利于欧美发挥在高技术领域的要素禀赋优势,最终将损害欧美高技术强国的长远利益。不过,就前景而言,欧美在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某些个案上的态度将发生偏离,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考虑将坚持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立法、执法和处罚力度,而和中国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欧盟将在一些边缘地带逐步松动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甚至可能向中国出口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军民两用技术,但这必须以中国与英德法意等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持续改善为前提。  最后,本文探讨了我国应对欧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可行之策,建议我国政府可以从鼓励自主创新、推动高层交流、拉拢压力集团、利用国际规则、改善国际形象、开展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入手,变被动为主动,争取为逐步打破欧美技术强国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学位
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运作的结果通过司法裁判得以体现,司法裁判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认可,关乎到国家的法治程度和社会信用。提升司法裁判公信力对
目前,我国正处于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阶段。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少儿开始。但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