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竞技健美操被纳入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所属项目。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健美操的双人项目和三人项目被列为了表演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健美操仍将是表演项目。目前健美操项目在即将列入奥运会比赛的众多体育项目中排在第八位,按照健美操目前的发展趋势,成为奥运项目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了。2004年由35名高校运动员组成的国家健美操队在第八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立陶宛)上取得了突破性得好成绩、2005年在德国第七界世界运动会上又为中国夺得首枚竞技健美操金牌、2006年中国(南京)成功举办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都给中国健美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生命力。随着该项运动的开展,国内竞技健美操的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比赛的专业化、竞技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高校参赛队所占比例最多、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而且成绩突出。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还没有专门的竞技健美操队伍,较高水平的健美操一线人才都集中在高校里,这使得高校的竞技健美操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以其较高的水平引领着全国健美操的发展。但是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发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组建、管理和发展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借鉴其他体育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根据项目自身在我国发展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揭示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特点及影响运动队发展的因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探讨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发展方向,以促使竞技健美操运动更好的开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国高校具备培养竞技健美操一线人才的优势,它拥有一支文化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健美操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使得高校竞技健美操水平在我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我国高校办健美操队的动机主要是创学校体育特色,提高知名度,完成学校运动竞赛规划,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优秀健美操体育人才。
(3)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入队前大多从事过其它难美项目,在校运动员人员流动性大,训练期短。今后应重视高校健美操后备人才的选拔和早期训练。注重在校健美操运动员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健全运动队的学习、训练制度,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4)高校应加强高校健美操教练员队伍建设,实行教练员竞聘制,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保证训练效果;重视健美操教练员的职后学习和岗位培训,加强对教练员的监督管理,提高教练员待遇,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5)加强大学生体协对高校健美操队的外部领导地位,改善高校运动队内部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运动队管理体系。
(6)高校健美操队经费主要依靠学校拨款,今后高校应转变观念,拓宽办队思路,与一些运动休闲企业、体育俱乐部,或其他行业达成互惠协议,借助社会赞助增加健美操运动队经费来源,改善教练员的福利、运动员的补助及训练必备的硬件设施等训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