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耐药后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在恩替卡韦补救治疗中的动态演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提取21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恩替卡韦补救治疗过程中的8个时间点(0、24、48、72、96、120、144、168周)血清中的HBV DNA。2、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5个时间点(0、24、48、96、144周)扩增HBV DNA聚合酶基因RT区。3、用克隆测序法在5个时间点(0、24、48、96、144周)对RT区准种存在形式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在恩替卡韦补救治疗中均检测到拉米夫定耐药株L180M±M204V/I,且出现了3种不同的HBV准种演变。1、4例患者(A-D)野生株恢复为优势株,且比例达100%,其中3例患者A、B、D最终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水平低于(PCR)检测下限。2、5例患者(E-I)出现恩替卡韦耐药,检测到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株,且均发生在拉米夫定耐药基因L180M±M204V/I的基础上,治疗结束时,比例达到100%。3、12例患者(J-U)拉米夫定耐药株保持为优势株,全程未发生恩替卡韦耐药,其中5例患者最终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水平低于(PCR)检测下限。4、4例野生株恢复为优势株的患者(A-D)的HBV DNA水平在治疗结束时显著低于其余17例未发生野生株恢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患者(E-I)的HBV DNA水平在治疗结束时显著高于其余16例未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野生株恢复为优势株是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恩替卡韦补救治疗中治疗反应良好的一项预测指标。2、在恩替卡韦补救治疗中,未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患者最终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3、对拉米夫定耐药基因的持续选择与随后出现的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