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结构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及其防控机制。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9-2013年的季度数据,分析和研究了三方面的相关问题:第一,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体现状、发展趋势、内部结构、相关关系以及风险类型及特点;第二,非利息收入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第三,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结构与银行风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净收入、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都有利于分散风险,结合文章的分析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从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相结合的角度,调整非利息收入结构,优化非利息收入风险控制机制,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风险起到控制作用。 研究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结构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一,有益于商业银行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更科学、更长远的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第二,对于防范风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建议,有利于增强银行业经营安全性;第三,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更加细化,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 本文的主要内容架构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思路、主要的研究内容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成果,提出本文研究的方向和意义;第三部分是非利息收入概念及特点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非利息收入概念以及特点;第四部分是分析非利息收入结构现状、变化趋势、风险种类及特征;第五部分是非利息收入结构与我国银行业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最后一部分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结构风险防控机制提出建设性建议及对策。 总体来看,本文的拟创新点有两个:第一,从非利息收入结构的角度分析非利息收入与风险的关系;第二,利用最新的季度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