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可达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如此庞大的群体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地域辽阔且各地发展极不均衡的泱泱大国,中小企业更具独特功能,发挥着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体制差、管理方法落后、自有资本偏少等原因,融资往往非常困难。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中,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在我国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仍为主要融资渠道,但我国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则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放贷风险、成本等方面考虑,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从而,资金严重短缺就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状况。在上述背景下,各国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采取了种种金融扶持政策,设法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最为广泛的实践方式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了总体框架为“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结构,有利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下,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良性发展密切合作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在上述研究背景下,首先在理论方面系统阐述了信用担保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而简要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从而切入本文的主题,以作者所服务的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为研究主体,对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剖析了其成因。最后作者从担保机构和银行流程两方面对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提出实施对策,为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在该方面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