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杏邨是中国左翼文学早期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在其短短的6年文学批评时间里,钱杏邨进行了内容涉及面极广的文学批评,对当时文坛主要的作家都有极重要的批评文章。在文学批评中,钱杏邨借鉴吸收了苏联和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并加以修正转化,形成了自己的左翼文学批评理论。
钱杏邨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从“时代精神论”到“阶级论”的变化过程,在其批评活动的后期,钱杏邨越来越倾向于运用“阶级论”的视角分析作家的阶级属性、阶级意识,考察作品的宣传作用和战斗作用,而逐渐放弃甚至否定“时代精神论”的批评方法。
钱杏邨在与茅盾展开关于“现实”的论战的过程中,借鉴藏原惟人“新写实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写实主义”理论,但是由于左倾机械论的影响,钱杏邨的“新写实主义”理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概念化、机械化的弊病。
钱杏邨的文学批评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其文艺批评在总体上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不过带有严重的庸俗社会学倾向。钱杏邨认为,文学创作直接地,不经中介地依赖于社会关系和作家的阶级属性。在文学研究中,他企求通过文学形象直接揭示普遍的政治经济范畴和抽象的“阶级心理”特点。钱杏邨的文艺批评注重文学对社会解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观照、分析、批评文学作品。钱杏邨的文艺批评第一关注的是作品的思想价值,对艺术技巧的分析附属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
钱杏邨的文学批评代表了中国左翼文学批评早期的探索与实践,如果我们把左翼文学批评分为“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左联”前期、“左联”中后期三个阶段的话,钱的批评代表了“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左翼批评的实绩。而后来的瞿秋白和胡风则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中国化的道路,逐渐接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真谛。
钱杏邨的批评实践是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重大收获,作为左翼文学批评早期的探索者,其大量的批评实践丰富了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内容,而他在批评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中国左翼文学批评从幼稚到成熟必经的阶段。
本文在1930年代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大背景下,分析钱杏邨文艺批评的苏联、日本理论背景,揭示日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钱杏邨文学批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钱杏邨文学批评的变化过程,揭示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并着重介绍其阶级论的文学批评观和“新写实主义”的批评方法。最后,本文从宏观上分析钱杏邨文学批评的全貌,揭示其文学批评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