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机械论思维方式进行过深刻批判。但在一定范围内,机械论思维方式仍然在起作用,并未如一般的认识论预期那样立即退出思想舞台。其原因何在?本文以此为核心问题,力图对机械论思维方式进行某种较为系统的、历史的考察,在特征和原因层面进行某种较为具体的分析,进而强调:只有非机械地看待机械论思维方式,才能体现和发挥辩证思维及其方法论的超越性;只有通过机械论思维本身的存在史,才能切实地说明和印证辩证思维及其方法论的科学性。总体而言,机械论思维方式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先后经过以弗朗西斯·培根、勒奈·笛卡儿、萨克·牛顿和约翰·洛克等代表人物,在不同领域,经过三百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才最终形成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被运用到哲学层面,才成就了所谓机械论思维方式。本文对机械论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机械构成”、“简单始基”、“线性因果”、“僵化统一”、“作用外因”等五种特征,在成因、意义与局限性等层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力图在逻辑上对机械论思维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并在更大的纵向背景上,对近代机械论的产生因由及其作用,进行了历史性考察,认为机械论思维在“人的主体性地位确立”这一启蒙理想下萌发,然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再通过工业实践而得到现实的强化。这一度使得机械论思维几乎成为规约近代以来人类思想行为的主导性意识形态。至于机械论思维方式为什么没有如一般的认识论预期那样很快地退出人类的思想舞台,本文认为,这是尤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的。即:就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阶段而言,机械论思维方式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仍然具有某种必要性和合理性,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失为满足现实需要的有效备选思维方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思维方式对于机械论思维方式的超越与扬弃,并不意味着某种简单、彻底的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