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口老龄化这一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出发,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以及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采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辅之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人口老龄化所衍生的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展开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首先,立足于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构建本文分析的理论框架;其次,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并在相关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再次,进一步讨论我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及制度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与OECD国家比较揭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从中获得认识和理解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启发和借鉴;最后,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矛盾分析,从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人口和就业领域的具体矛盾,由此提出应对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观点:
  关于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方面:第一,伴随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出现了波动及城乡分化:改革初期,在计划体制的福利保障制度退出而市场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尚未跟进的政策调整期,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一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的建立和完善,城市老年人群受惠,因此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从2000年左右开始进入下降期;而在我国农村,虽然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但至今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仍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市场化所推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难以避免地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起到推升作用: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和改善生活品质,农村家庭基于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实际上成为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实现方式,同时,伴随农村老年人口向集镇转移,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转化为集镇老年人口再就业,这是后者再就业参与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体系,包括老年劳动者在内的中国劳动力不得不被纳入国际垄断资本所主导的全球化生产中,受到国际资本积累规律的制约,日益增长的家庭开支成为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客观动力。
  当代西方国家老年人口再就业呈上升趋势,原因有三:首先,过度积累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引起一般利润率长期趋于下降,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最终使西方发达国家削减福利支出,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给老年人口带来生活压力;其次,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依赖于技术进步主导的积累模式,客观上既提高了人类的预期寿命,又增加了教育、培训等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一方面推动了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资本为降低成本而产生对老年人口产业后备军的内在需求;最后,资本积累规律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向新自由主义模式,不断推升劳动者私人所承担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这对老年人口再就业形成外在压力。从以上分析中得到的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两点启示: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降低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的根本途径;二是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始终受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制约。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口再就业实质上是社会主要矛盾在人口与就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因此,要从以人为本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两个角度辩证认识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以及营造更好的老年人口再就业环境等措施,探索中国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老有所养与养老保障支付之间、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之道。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尤其瞩目,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日渐拉开,“马太效应”严重,具体表现在:一线城市与中小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不断加剧,不同城市间的住房价格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一线城市的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资源,这些优质但稀缺的资源加速当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推动了当地住房的需求,随着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
学位
当前,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就包括了对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过去依靠较高的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来获得足够的产量,向绿色农业转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因此,探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生态
学位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补偿机制也初步建立。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模式仍存在过于依赖政府投入、来源渠道单一、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要精神为指导,基于个体居民是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本质问
学位
产业结构升级一直与就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一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都会引起就业的剧烈变化。现如今,智能化革命方兴未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技术革命,先后出台多项与之有关的政策文件,保护与支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希望借助智能化的发展完成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破坏效应与创造效应并
学位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问题,讨论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相关经济学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加速融合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对于建设用地总量的需求都在扩大,但是由于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限制了对于建设用地的获取,因此我国建设用地面临着严重的供求矛盾。将土地产权在空间上进行分层设置、加强对土地的分层利用成为破解建设用地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2007年中国《物权法》规定了建设用地使
学位
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经典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一般趋势,尤其是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1996-2007年间下降速度非常明显,虽然在2008-2015经历了一定的上升,但其绝对值依然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文章围绕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趋势进行研究,而事实上,在劳动收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单纯依靠货币信贷刺激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容易积累较多的金融风险。为此,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金融、尤其是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对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研究,也是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升华。  基于以往对金融结构
学位
共享单车自2014年兴起以来,经历了疯狂增长,市场上最多时曾达到2000万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遍布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然而,在2017年一些共享单车的相继倒闭和押金无法退还的发生,使共享单车从“神坛”跌至“谷底”,关于共享单车覆灭的消息甚嚣尘上。但是共享单车经过之前的“阵痛期”之后,市场对其进行了重新洗牌,共享单车市场正逐渐步入成熟期。步入成熟期的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扩大市场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仍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的基尼系数也一直维持在国际警戒线以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实,影响到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本质要求;
学位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并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工业化加速发展,工业化成为推动四川省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与此同时,四川省最初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却比较缓慢,虽然从2005年开始四川省城镇化率出现快速增长,但与全国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