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沈从文的思想、创作和文化选择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文化的变化总会导致对沈从文创作的重新解读,对沈从文的重新认识.本文梳理了当代文学史对沈从文由回避到发现、再到某种新的遮蔽的历史线索.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背后,掩藏着对一时代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现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1940年代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知识分子在选择文化、思想乃至政治立场时,开始分道扬镳.要想解释清楚沈从文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1940年代的沈从文是一个考察的关键.本文认为,沈从文是中国一类独特的知识分子,他们更多的经验来自他们的生活实践.五四这个契机又让他看到了思想文化改造族群、挽救道德和政治危亡的可能.于是他和诸多游学有据、思想教养界不同的另一大批同时代人一样,都踏上了知识分子的道路.1940年代的内战对五四知识分子传统的破坏,很多知识分子重新选择道路的心路历程,不像后来文学史家描述的那样不动声色.1940年代后,文学的任务变成了为新制度的合法性做出说明,作家被要求改造思想变成革命的一部分.沈从文在此之后几乎没有文学作品问世,他选择了"不写"——放弃写作,转入了文物研究.这样的选择到底有什么意义?知识分子在那样一种环境下,有没有可能继续坚持文学这个岗位?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想要试图解释的.研究沈从文在1940年代的选择,最终目的在透过一个案,探究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
其他文献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一位著作颇丰、风格多变的文学家.王安忆不属于当代文坛的任何一个流派,但她又往往走在各种创作思潮之前.她是特立独行的,她执着于坚持个人立场的写作方式,
林景熙是宋末元初诗坛上遗民诗人中诗歌成就较为突出的一位,但对其诗歌艺术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采用意象分析的方法,对其诗歌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述。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名与韩愈并称“韩柳”,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一生著述成果丰富,文体体式众多,特别是他的论说体散文,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论辩形式,
泰山是一部石刻的大书,泰山石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局部缩影",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泰山石刻融书法、景观、文学、雕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是一种具有多重审美价值的综合艺
贾宝玉和奥涅金分别是两部辉煌的文学巨著的主人公.作为两个艺术典型,他们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在出身背景、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
鲁迅对魏晋文学不仅有着精深、独特的研究,而且他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艺术风格等都打上了魏晋风度的印记.作者通过对鲁迅与魏晋文学这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追寻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