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子,依托区内、区外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服务社会、创新学科理论的重点之一。长江经济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内河经济带,而装备制造业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动力。放眼全球,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已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位居全球首位,但也存在企业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条件,探索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联合申请发明专利反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应用性技术创新合作,科技论文反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基础性技术创新合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是一种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反映了不同主体之间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合作。已有研究成果多以省份为空间单元,主要对地理距离、关系资本等因素及其对我国省级层面创新网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际上,我国各个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多发生在同一市域或相邻城市之间,因而本文以地级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具体而言,笔者搜集了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的发明专利、科技论文、产业联盟等3项指标数据,构建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的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划分了长江经济带创新网络的发展阶段,并对长江经济带创新环境与创新网络的相互作用、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了全面系统反映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特征,本文综合运用发明专利、科技论文、产业联盟数据以及UCINet软件和Arcgis软件,定量计算了规模、密度、中心势、中心度等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创新网络结构指数,绘制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图。笔者发现,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创新网络内部联系总体不强,但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联系强度迅速提高的态势;创新网络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创新网络的核心区:高校和大型企业位于装备工业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小企业则位于网络的边缘;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创新网络的开放性较强,与北京、广州联系紧密;应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主体着手,加快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