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白垩世早中期是被子植物经历了早白垩世的起源和早期分异辐射后,即将进入晚白垩世大辐射之前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被子植物在类群上已有了极大的分异度,不仅包括一些现已绝灭的类群,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时期据推测是许多高等级被子植物的起源时期。遗憾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红层发育,相当时段的植物化石产地稀少,且从未有过繁殖器官化石的报道。
本文报道了产自广东省东北部兴宁盆地上白垩统叶塘组红层中的叶塘植物群,推测其时代可能在晚赛诺曼期至康尼亚克期,正处于上述被子植物演化的关键时段。植物群以产出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和叶化石为特征。主要类群包括一种可能与菊科或菊目有关的头状花序化石----舌状花古菊头花序Palaeocalathidium liguliflorum gen. et sp. nov.、一种具五基数离生花萼和花瓣的可能与蔷薇类有关的花化石----叶塘五数花Pentameroanthosyetangensis gen. et sp.nov.以及一种形态特殊分类位置难以确定的由穗状花序组合成复头状花序的化石----含穗中国头状花序Sinocapitulum spiciforme gen. et sp. nov.。其余被子植物或可能为被子植物的化石还包括为数较多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和一些可能与被子植物繁殖器官有关的化石如翅果的翅、苞片、果实、种子等。这些已展示出一定类群多样性的被子植物及可能与被子植物有关的繁殖器官和叶化石,绝大多数个体微小,与全球晚白垩世早期的被子植物面貌相符合。与被子植物伴生的植物分子主要为松柏类,包括乳突假拟节柏(比较种)Pseudofrenelopsis cf. papillosa、南京格伦罗斯柏(比较属种)cf. Glenrosananjingensis及短叶杉(未定多种)Brachyphyllum spp.等。孢粉植物群中被子植物粉的含量达15-35%。根据植物群组合面貌、植物化石本身所表现的环境特征、化石埋葬情况及岩性等推测,该化石植物群所处的兴宁盆地在晚白垩世早期气候总体上炎热、干旱,湖水因大量蒸发部分咸化。较耐旱但类群较单一的松柏类主要分布于湖周围高地,于植物群中占据数量优势;占据了类群分异度优势的被子植物的小灌木和草本则组成近湖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