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方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伴随着季节性干旱,影响小麦灌浆期籽粒的充实,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干旱下,在小麦籽粒填充阶段非叶器官(颖片和外稃)的光合效率和耐旱性状显著优于旗叶。乙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加速植物成熟进程并触发早衰。因此,小麦穗部器官中植物激素调控作用尤为重要。深入探讨小麦各器官乙烯合成机理,对于进一步培育小麦抗旱新品种及乙烯制备的果实催熟剂等化工产品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盆栽试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伴随着季节性干旱,影响小麦灌浆期籽粒的充实,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干旱下,在小麦籽粒填充阶段非叶器官(颖片和外稃)的光合效率和耐旱性状显著优于旗叶。乙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加速植物成熟进程并触发早衰。因此,小麦穗部器官中植物激素调控作用尤为重要。深入探讨小麦各器官乙烯合成机理,对于进一步培育小麦抗旱新品种及乙烯制备的果实催熟剂等化工产品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盆栽试验,采用普冰151品种,分析灌浆期干旱条件下小麦旗叶和非叶器官的光合作用参数和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
其他文献
铝是大多数植物的毒害元素。然而,对酸性土壤先锋植物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而言,铝是有益元素,能够刺激茶树的生长。但是,铝促进茶树插穗不定根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比较了‘陕茶1号’插穗在不同浓度铝处理下的生长差异,并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GCNA),揭示了铝促茶树插穗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及调控网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是禾本科(Poaceae)黍属(Panicum)多年生C_4草本植物,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在栽培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是限制其生产的瓶颈问题。用稀土元素对植物进行种子引发后,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成活率和作物产量。国内外关于稀土元素引发对植物抗逆作用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对能源作物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在其
冬小麦是西北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关中地区又是西北旱作农业的粮食主产区。叶绿素是衡量作物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估计农田叶绿素含量分布是监测作物长势、强化具体农业措施决策支持系统的前提。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叶绿素状况的无损监测,可以实时、快速、准确地获取不同尺度上的作物叶绿素分布。本研究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的RGB影像和高光谱影像,以及Sentinel-2卫星多
作物水分胁迫状况监测是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及时准确地获取作物水分状况是实现精准灌溉的基础和关键。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高分辨率的光谱信息,在作物水分胁迫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土壤背景对作物水分胁迫诊断模型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同时图像纹理和植被指数等冠层光谱信息在作物水分胁迫诊断中的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4中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大疆M600型无人机搭载Micr
研究陕北榆林滴灌施肥马铃薯水钾互作效应,对于揭示不同水钾供应对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机理及制定马铃薯供水供钾模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马铃薯“丽薯6号”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和2020年在陕北榆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铃薯试验站进行水钾互作田间试验。设置灌水量和施钾量两个因素,其中灌水量三个水平,施钾量包括四个水平。研究不同灌水施钾组合对马铃薯植株的生长、生理、干物质转运积累、块茎产量品质、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Zn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影响范围波及全世界约1/3人口。小麦及其制品是中国一半居民的主食,导致以小麦为主食的人体缺Zn的最主要原因是籽粒Zn含量偏低。虽然有关Zn肥施用及N-Zn互作关系的研究表明,土施锌肥尤其是叶面喷施Zn肥等生物强化措施与施N等其它养分管理措施相配合,既能实现小麦稳产高产,又能实现籽粒富Zn目标。但是,在潜在石灰性缺Zn土壤不同地力水平下,N、Zn
赤小豆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多酚、类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食用和药用价值非常高,也是我国传统的杂粮作物。伴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赤小豆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率、丰富农副产品多样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关于赤小豆抗旱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并比较不同品系药食两用赤小豆幼苗的水分状况、抗氧化系统和类黄酮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和差
农田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土壤质量的核心,也是作物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固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是维持和提高农田SOC水平的主要农艺措施,但是有机物料进入土壤后自身及土壤原SOC的分解矿化以及新SOC形成等有机碳周转过程,还受到土壤养分尤其是N素有效性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探讨SOC固持过程及机制对进入农田土壤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