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中,不引起疾病。当机体的免疫功能或防御能力下降时,该种致病菌即可导致散播性或慢性的真菌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双效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脂氧合酶抑制剂利克飞龙与氟康唑联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无协同抗真菌作用,并探索其协同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由体外作用、体内作用和抗真菌机制的探索三部分组成。体外的相关作用研究包括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生物膜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并运用分数抑菌浓度指数法(FICI)和生长率差值法(ΔE)评价药物联用对抗念珠菌作用的效果。体内的相关作用研究则采用大蜡螟动物模型来研究利克飞龙和氟康唑联用的抗真菌活性。包括大蜡螟模型生存曲线绘制,组织病理切片观察以及组织载菌量培养研究。此外,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测定了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家族,RAS/cAMP/PKA通路相关基因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运用卵黄培养基的方法测定细胞外磷脂酶的活性,根据沉淀圈的大小来评价胞外磷脂酶活性的高低。通过这些研究去探讨利克飞龙与氟康唑联用的抗真菌机制。研究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当利克飞龙浓度大于等于128μg/mL时,该药物单用即可抑制耐药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浓度大于等于16μg/mL的利克飞龙可以与浓度大于等于1μg/mL的氟康唑起到协同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而对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利克飞龙与氟康唑联用可以抑制4 h,8 h,12h的耐药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该抑制作用在24 h形成的生物膜中几乎观察不到。本文采用80μg/mL利克飞龙和160μg/mL氟康唑联用,发现药物联用组的大蜡螟生存率要高于药物单用组及对照组,并且药物联用组的大蜡螟体菌落数也远少于其他三组。组织学切片中,药物联用组中的菌丝及菌落也少于其他三组这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与我们体外的研究结果相仿。除此之外,与药物单用及对照组相比,16μg/mL的利克飞龙与1μg/mL氟康唑联用可以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BCR1,ALS1,ALS3,HWP1,RAS/cAMP/PKA通路相关基因RAS1,CYR1,TPK2和毒性相关基因SAP1,SAP2,SAP3,SAP4的表达。并且数据表明,1μg/mL氟康唑和16μg/mL利克飞龙联用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性,联用沉淀圈的比值为0.91。结论及意义综上,利克飞龙作为新型酶抑制剂,目前尚未有人探求其抗真菌作用。本研究结果首次表明氟康唑与利克飞龙联用可以协同对抗耐药白色念珠菌。同时对12 h以内形成的耐药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关机制研究验证了利克飞龙与氟康唑联用的抗真菌作用可能与减弱真菌的毒性因子如磷脂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如影响生物膜形成相关的RAS/cAMP/PKA通路以及生物膜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但是更深层的讨论还待进一步研究。